由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主办,世界贸易中心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活动之一“第二十一届世界商业领袖圆桌会议”于年9月7日在厦门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熵链科技作为中国区块链行业的先行者和优秀实践者应邀参会,由熵链科技技术合伙人、海峡链创始人王超博发表主题分享,并与到会的全球商业领袖嘉宾圆桌互动讨论。
世界商业领袖圆桌会议自年创办以来,至今已举办21届,持续发挥品牌效应,助力区域贸易投资发展。RCEP覆盖了全球约30%的人口数量、约30%的经济总量和约30%的贸易总额,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本届世界商业领袖圆桌会议以“RCEP——区域合作发展新愿景”为主题,由厦门市贸促会、厦门国际商会承办,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作为支持单位,邀请RCEP成员国国家政要、驻华使节、国际工商机构、世界强、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等重量级嘉宾,围绕“共建区域统一市场,重振贸易投资”、“共促数字贸易发展,挖掘经济新增长点”两个议题分阶段展开探讨,帮助企业抢抓RCEP机遇,推进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搭建平台,凝聚共识。
菲律宾贸工部部长阿弗雷多·帕斯夸尔、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商务拓展执行总裁罗宾·范·普恩布罗贝克、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中国-东盟中心贸易投资部主任郭传维、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马来西亚驻广州总领事馆投资领事默罕默德萨瓦狄、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中国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孙剑波、普华永道全球跨境业务中国主管合伙人黄耀和、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务副总裁蔡莹彬、科大讯飞副总裁江志国、熵链科技技术合伙人、海峡链创始人兼CEO王超博等嘉宾出席会议。
熵链科技技术合伙人、海峡链创始人兼CEO王超博发表《区块链:全球数字贸易的新基建Blockchain:NewInfrastructureforGlobalDigitalTrade》主题分享,以下是分享及互动主要内容:
各位领导、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熵链科技海峡链的王超博。
很荣幸能够第二次以不同身份参加RCEP的圆桌会议,在相隔这几年来,我们看到世界发生非常多的变化,有全球科技的进步,也有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但始终不变的是RCEP的使命:为加强国际间合作,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提高参与国之间贸易和投资关系的透明度,以及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和区域供应链。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区块链:全球数字贸易的新基建Blockchain:NewInfrastructureforGlobalDigitalTrade》。
为什么用“新基建”这个词?因为,近些年我们看到全球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全球贸易市场增长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除了疫情和局部地区稳定性影响外,我们逐渐发现,一些阻碍发展问题很难在旧有的环境和技术基础设施上得到很好的解决,需要建立新的全球化技术基础建设,才能得到更加完善的解决。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全球贸易发展的现状。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7月7日发布的《全球贸易最新情况》(GlobalTradeUpdate)报告显示,全球贸易价值在年第一季度升至创纪录的7.7万亿美元,比年第一季度增加约1万亿美元。但在政策收紧和地缘政治摩擦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积极趋势可能很快就会结束。
不久前,WTO发布的服务贸易报告称,目前全球服务贸易水平仍然较低。受到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可能导致年全球贸易增速较先前预测下降近一半。与此同时,根据BCG智库的预测,全球贸易流量中有70%最终可能受到数字化的显著影响,其中有22%的贸易,尤其是服务业,最容易受到影响。
通过以上各大机构的数据统计和预测,表明全球贸易面临挑战,传统贸易增长放缓,而数字贸易正在快速崛起,数字贸易将是未来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带动数字贸易蓬勃发展,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经济贸易复苏提供了强大动力。总结下来中国数字贸易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四点:数字经济基础良好、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新兴技术快速应用、资本持续加大投入。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未来,数字化会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进行渗透,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
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政策导向持续强化: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鼓励外向型数字经济主要载体的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拓展贸易的边界。
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持续推动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助力数字贸易的商流、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高效配合与流通。
同时,近5年来产业互联网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日渐提升,资本持续涌入产业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产业,这为数字产业平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另外,在数字贸易发展的同时,除了从传统贸易到数字贸易的升级外,“数字贸易”本身也经历了“贸易数字化”到“数字贸易化”的进化演变。
从传统贸易开始与IT、CT技术相互融合后,我们进入了“贸易数字化阶段”,主要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贸易融合渗透的过程。这些技术对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解决信息及时性和不对称性,起到了积极良好的作用,从而加速了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
随着技术发展,另外一种数字贸易趋势和力量已经开始,数据逐步变为全球各国认可的“新生产要素”,数据和数字技术,不再只是赋能和辅助传统贸易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步作为全球数字贸易的交易标的,“数字贸易化”的阶段已经开始。年9月的G20峰会上,二十国集团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总体而言,“数字贸易”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加速创新、推动全球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跨境数据流动作为数字贸易的基石,将在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与合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贸易的迅猛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对”数字贸易安全治理“提出严峻挑战。数据在跨境流动过程中也对数据主体的隐私及国家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数据跨境传输中,关键数据或特定行业数据流向境外后可能会对国家安全产生潜在的威胁,可通过未经授权的黑客或网络攻击破坏数据、窃取数据,同时还包括一些主动非法收集或监控他国核心数据的行为。所以,在影响贸易数字化和数字贸易化发展的挑战中,除了数据合作政策壁垒、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认知和技术发展不平衡外,技术信任和数据安全问题,成为了最主要的核心障碍。
我们知道,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交易成本,其中交易成本最高的是信任成本,提供一套高效、安全、可信、低成本基础设施,是解决数字贸易化发展的核心之一。在“数字贸易化”的新的背景需求下,又对这套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IT、CT和互联网技术都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在决策监管层面,需要通过新的对等的,可互信的新的管理机制和政策规则。在执行数据交换执行技术层面,有安全、可信的数据交换技术基础设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传统的互联网虽然给贸易数字化的促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互联网是以中心化的方式建立信任和实现交易,所有组织的协作需要搭建一些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在建立中心化信任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所有参与的组织共同选举一个决策和执行的管理者,所有人需要完全信任这个中心,所以其建立的成本非常高,对于监管的可信挑战大,这在对等的组织间协作中,比较难以实现和低成本运行。
区块链技术能实现组织共识下的去中心化管理、点对点对等连接、信息不可篡改、监管公开透明等特性,可以有效降低多组织之间协作的信任成本。此外,通过区块链技术和隐私计算技术,任意两个节点组织间,只需点对点达成信任关系,应用智能合约来实现交易即可,可以实现在保护交易双方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实现所有组织的共同监管和认可。
同时基于数据存储IPFS+区块链的技术结合,可实现数据块级别的有效确权、安全存储和可信传输,共治共管,从整个数据的生命周期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管,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数据协作的信任成本,加速合作链接及交易的效率,提升安全性、保护隐私数据,降低数据跨境流动的风险与担忧。
海峡链一直在探索解决数字贸易,尤其是”数字贸易化“中的信任和安全交换问题,海峡链是为加强和推进经贸文化交流,服务全球企业和组织的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根据不同地区的政策法规和应用需求,结合成熟的联盟链与公链技术,及多年积累的核心底层技术,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平台。
海峡链由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指导建设,并携手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国际科技合作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法中交流促进会、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福建省区块链协会、熵链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等众多权威机构与单位联合发起。
熵链科技(厦门)作为海峡链的技术支持和运营单位。熵链科技拥有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获得软件著作权50+、技术专利30+,联合成立多所区块链实验室,联合建设了多个元宇宙产业基地。同时,海峡链牵头多项区块链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及白皮书的编写和制定,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多项区块链相关国际标准的参编成员,助力区块链行业标准在中国以及全球的建立和落地。
海峡链在技术上采用多链结构,主要包括核心监管链及业务链。核心链提供链上监管和治理功能,通过预言机获取链下及链间数据,更加方便地实现链上数据的监管,保障数据的安全可靠运行。业务链根据不同场景,提供开放共识、开放许可两种区块链架构,能满足安全要求较高的政府、企业联盟链需求,以及业务交互频繁、应用活跃的企业和个人应用,同时满足高效扩容。此外,海峡链还内置了自主研发的许可IPFS去中心化存储以及隐私计算的方案,为数据跨境安全流通,提供扎实的基础设施。
最后,针对全球贸易受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增长放缓,数字贸易占比不断提高,数字贸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为提振全球贸易的发展,为贸易数字化和数字贸易化未来成为主流趋势的需求驱动下,海峡链发出以下倡议:
1.逐步建立一个数字贸易的国际联盟链,实现对等的管理、建立跨境可信的数字贸易交易技术基础设施;
2.建立友好国家的数据安全、隐私交换的标准及研究组织,在部分跨境数字贸易场景“先行先试”。
数字贸易的发展,提振全球贸易经济,这些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希望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为RCEP以及全球的数字贸易发展,开辟一扇新的大门。
圆桌交流互动环节,圆桌主持人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围绕会议主题向嘉宾提了一些问题。对熵链科技技术合伙人、海峡链创始人兼CEO王超博提出:“您在发言中发起了“海峡链倡议”,请问目前实施这个倡议,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熵链科技技术合伙人、海峡链创始人兼CEO王超博针对问题做了相应回答:
对于建立RCEP数字贸易国际联盟链和数字贸易数据隐私保护标准,主要面临困难和挑战有以下几点:
一是大家对联合建立“新基建”的共识,及其达成合作关系的驱动力,部分组织已经开始做了很多尝试,如(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APEC)主导的跨境隐私规则(Cross-BorderPrivacyRules,CBPR)体系。根据CBPR的文件,加入CBPR体系要求评估成员国当前的隐私保护法、隐私保护执法机构、隐私信任认证机构、隐私法与APEC隐私框架的一致性。目前还在发展中,所以很希望RECP的组织,也能取得共识,建立并良好地推动这些问题。
二是对区块链技术发展推动和各国政策落地支持,对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安全的信任,目前各个国家地区区块链的技术落地和政策还不一致,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对区块链在数字贸易场景中发挥的作用,在共识的基础上,切实的落地执行。
三是技术发展本身的问题,对国际间联盟链和标准规范建立,及技术的落地建设能力,需要各个国家和组织的共同努力协作,逐步消除和解决一些技术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影响,在共识、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下,不断挖掘和尝试落地方案。
对于以上RCEP的数字贸易新基建的建设困难和挑战,应对措施有以下建议:
两个缩小:一是先在局部先达成共识的国家,二是选择局部行业先行先试,在投入小,风险低的情况下,先建立示范。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在不违反各国信息安全战略,在风险低的行业中,小范围的局部试点,最小闭环先跑通。
两个积累:刚才的嘉宾互动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国家及企业都已经在做一些尝试,并有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没有在更广的层面上共同协作和分享,成果的继续深入和价值发挥受到了限制,所以在试点的同时,一是注意积累技术成果,逐步建立标准体系,二是积累成功案例和应用场景,并不断推广分享。
一个耐心: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立,也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同样,对于数字贸易发展的新基建,一定也需要比较长时间技术积累和场景探索,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持续的努力,逐步建立全球贸易的下一代国际数字贸易的“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