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诶屋瑞body!
已经进入“双11”百米加速阶段了
小编就想问问大家
去年的肾还有在疼吗?
今年的手准备好了吗?
今天购物车都满了吗?
是不是已开启“买买买”的模式了?
不过,这“剁手”归“剁手”
咱们在shopping带来愉悦的同时
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也不能忽略
厦门全城的小伙伴刚!刚!曝!光!
临近"双11"
首批家电商黑名单公布
厦门竟有5家企业上榜
天呐!这究竟是肿么回事?
就在近日,国家发改委专门召开“双11”电子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工作媒体通气会,强化电商促销中的“信用问题”。
这次通气会上,发改委表示,在“双11”前后将发布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双11”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的相关情况。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表示,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有关部门共享的黑名单信息中,经分析比对,共梳理出电子商务黑名单企业家,其中首批家已在“信用中国”网站公布。
那么究竟是哪家电商黑名单呢?
活动下图可仔细查看
让小编最震惊得是
首批公布的名单中
竟有5家厦门企业
它们分别是↓↓↓↓
厦门市八零商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厦门利事百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厦门杜贝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厦门好享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厦门鑫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
在以上公司有购买过?
更惊奇的是
小编上网搜了搜这几个公司
结果发现
........
01厦门市八零商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网上资料显示,厦门八零商城成立于年,是一个综合网上购物平台,覆盖传统家电、3C电器、日用百货、餐饮娱乐、礼品代送及家政服务等。
而小编拨通了网上公布的该公司的座机电话,可一名女性接通后却答复,打错了,并非是该公司。
02厦门利事百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厦门利事百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年,但年就有媒体报道,其负责人“失联”,不但留下了闲置的工地,还拖欠员工和工人数十万元薪资。
其他三家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也都是网上销售平台,基本都是销售电子产品、服饰家居产品等等,但基本上,都没有看到更加详细的公司介绍;而且有的还存在公司信息不全、结构单一、找不到联系人等的问题。
综上所述
这也就意味着
上黑名单的这5家厦门企业
“失联了”
消费品电商领域开展集中打假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下发的通知,打假集中行动于今年10月25日至11月15日在全国开展。针对主要网购平台和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等10类重点消费品,围绕群众投诉较多、价格不合理、媒体曝光的产品,开展摸排,收集线索。同时,加强电商消费品违法案件查办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韩云平表示:“集中曝光典型案件,加大电商执法打假工作宣传力度,对质量问题突出的电商消费品,推动地方政府牵头开展区域整治。”
今年“双11”期间,质检总局还将加强对质量问题突出的消费品发布消费预警,通过媒体发布警示,引导理性消费,抵制电商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的行为。
电商假打折、刷单或将被重罚“双11”临近,电商大战一触即发。除了各种预售优惠吸引消费者之外,在眼花缭乱的各种商品中,看销售量下单成为很多人的购物习惯,也因此催生了大量的“刷单”“炒信”行为,甚至形成了专业的黑色产业链。
10月31日,《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三审。草案三审稿对虚假宣传的具体内容予以细化,明确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宣传或者引入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另外,虚假交易或将被重罚。
此刻还在疯狂“买买买”的泥萌
是不是又担心又着急
却还控制不住寄几的手
没关系,小编提醒前方高能!
“双11”最强攻略!
这份预警报告太及时
买买买避雷要点全在这了!
“双11”最强攻略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双11”期间,“剁手族”们要想买到心仪已久、物美价廉的产品,还要拼智力。
在“比拼智力”的过程中,可能商家也埋下了不少的“坑”。下面小编就试举例几个可能遇见的“陷阱”,看看你中招了吗?
活动规则复杂对于消费者来说,往年把喜欢的产品先放入购物车,等到“双11”零点,迅速下单、支付即可。
但今年,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纷纷推陈出新,规则更加复杂。如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似乎不做足功课,就很难获得较大幅度的优惠,想“剁手”并不容易。
有网友吐糟:“简单粗暴的直接打折活动已经很难见到了,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
商家预售限制多1预售商品必须单独购买消费者发现,同一品牌下会有不同的活动会场,参与不同活动的预售商品,放入购物车后就会被生成不同的订单,导致很难凑够所需要的“满减”金额。想要得到优惠,就要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来“凑单”,实际上并未省钱。
2优惠券“暗藏陷阱”很多网友表示,最“坑”的促销活动是预售“满元减元券”,需支付9.9元购买。“预售款按规则达到了满减元的条件,结果咨询客服时被告知这个优惠券只支持‘单笔且同色同尺寸同款式’满元。”
此外,商家并未在售券页面写明优惠券的具体使用规则,却直接标明“不支持退货退款”“买家若误删优惠券,本店均不做任何赔付处理”等内容。
3具体操作不透明有些商家规定前件定金翻3倍,如定金25元可当作75元使用。有消费者质疑,购买25元的定金,但并不确定这笔定金能让自己获得多少实惠。如果“双11”参加活动的产品不是心仪的东西,或优惠力度不如预期,那就只能放弃购买,定金打水漂。
红包种类让人眼花在天猫商城,传统的“红包”已经变身为全球狂欢红包、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品牌狂欢城红包和线下AR红包5种。其中,火炬红包每人最多可点亮个,又分为普通红包、稀有红包和传说红包,“普通红包”金额随机,“稀有红包”最高元,“传说红包”最高1元。
纷乱复杂的红包种类和使用规则,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感觉简单的算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想要货比三家,没有点奥数功底都无从下手。
去年六成投诉直指“不实促销”国家发改委曾发布《年“双十一”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表示,年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
“双11”网购节促销中,存在一部分商家的优惠“暗藏陷阱”现象,比如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引起消费者误解,从而造成损失。
擦亮眼!避开这五个“坑”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梳理了“双11”五大“网络消费坑”,为大家作了提醒和建议。
1线上线下同款商品质量不一样“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但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购买时要注意。
网络交易平台应加强卖家货源的审核以及商品页面信息披露的监测,对于电商专供产品使用实体店商品图片的、虚假描述的予以监督和处罚。
2消费者下单易退款难下单前仔细查看商品的介绍,并保留下单凭证(订单截图、与卖家沟通时的聊天凭证等);遇到退换货的提前与商家商议运费事宜,并保存截图等信息,同时保存好快递单;遇到商家不守承诺或售假,向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维权。
网络交易平台将退换货规则置顶,兼顾商家和消费者利益。
3赠品不能享受常规售后服务下单前,请于商家宣传页面进行截图保留,以防商家耍赖不发赠品;法律已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赠品通常都没有发票,所以质保卡就成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让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
网络交易平台应强化商家对赠品的规定,符合三包要求的赠品享有正常三包服务。
4先涨价后打折成“潜规则”面对商家促销,消费者需保持清醒,货比三家;对于心仪的商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hxdbys/1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