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进入第十四年不断为两岸融合发展注

年,厦门全市新批台资项目个,同比增长19.2%;厦台进出口贸易额77.8亿美元,同比增长33.9%;新设台湾个体户户,同比增长13.4%。目前,超过12万名台胞在厦门工作生活,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众多台胞主动当义工、参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入本地生活。全市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达到30个,其中7个获批国台办“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本报记者詹文从两岸往来屡屡破冰,到如今融合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进入第十四年的海峡论坛是见证更是推动。借着这个盛会,两岸同胞用行动诠释着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与现实,一拨又一拨的台商、台胞、台青,用自己的经历,写下一个个“向彼此走近”的故事。东道主厦门,处在两岸融合发展最前沿,更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引领区,不断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一线牵起两岸情深。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始终稳健前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也没能阻挡两岸融合发展的脚步。这两年,海峡论坛依然汇聚两岸同胞共襄盛举,促进民间合作结出丰硕成果,成为特殊形势下最大规模民间交流大舞台。如第十二届海峡论坛的“云签约”,促成80多个经贸项目对接,总投资额逾人民币30亿元。作为两岸交往的第一站,厦门始终以先行先试的姿态拥抱前来的台商,尽管外部环境风云变幻,厦台经贸交流合作始终稳健前行,疫情冲击下仍逆势增长。年,厦门全市新批台资项目个,同比增长19.2%;厦台进出口贸易额77.8亿美元,同比增长33.9%;新设台湾个体户户,同比增长13.4%,在厦台湾居民个体户占全省三成。厦门自贸片区打造两岸机电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平台,引进12家知名企业。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引进多家两岸集成电路设计及相关应用企业。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挂牌企业增至家。作为台商投资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厦门的许多台企这两年业绩不降反升。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说:“过去一年,厦门台资企业整体逆势上扬,产值平均增长20%到40%。”青年一代成为两岸融合不竭动力“阿嬷对我讲,往海的那边去,有座城隍庙,我的根在那里……”被高素质高颜值的厦门所吸引,台湾青年赖淑珍告别家乡,跨越海峡而来,在集美城内村一待就不想走了。去年的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她背着个吉他前来,边弹边唱这首特意为大陆村庄写的歌《城内之歌》,讲述两岸融合故事。“没有生疏,却有温暖,不似离家,仿若归家。”眼见大陆短视频行业飞速发展、厦门惠台政策礼包不断,赖淑珍也动了创业之心,在厦门成立新媒体公司,取名“青青之约”,“寓意两岸青年一起赴乡村振兴之约”。如果说前几届的海峡论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hxdbfz/18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