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厦门的郑成功文化节办到高雄,台

今年迈入第十一届的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近日在高雄美浓区的石母宫举行会香旗祭典。现场吸引了来自两岸的代表、信众以及台湾众多宫庙共襄盛举。自年厦门市思明区举办首届郑成功文化节以来,就引起台湾信众的广泛回响。年起,郑成功文化节改为两岸联办,分别由台湾、厦门各轮流主办一次,今年则首次选在了位于台湾客家聚落美浓的石母宫举行。本届郑成功文化节以“融合发展,共创成功”为主题,由厦门市思明区群众文化协会、厦门市延平郡王祠、全台祭祀郑成功开台圣王联合会、台南郑成功祖庙、高雄市美浓石母宫、社团法人台南文化协会联合举办。文化节举办期间共迎来两岸19间宫庙共多位信众参与,除了参与人数增多、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外,本届也增加了许多新的亮点。1首次在台湾客家聚落举办郑成功信仰在台湾流传三百多年,得到岛内各族群的认同。位于厦门鸿山的延平郡王祠举办首届郑成功文化节时,就有许多台湾宫庙前来会香。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馆长王磊在接受导报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会认为,台湾信仰郑成功的民众多为漳州籍或泉州籍,今年的郑成功文化节首次选在台湾客家地区,说明郑成功也受客家人民景仰,这代表郑成功信仰在台湾深入人心。高雄美浓区石母宫的存在,打破了“客家人不拜郑成功”的迷思。据美浓当地民间传说记载,郑成功来台第二年时,曾率领部将深入美浓山区,在这里囤积兵草钱粮,储备文武贤才。彼时郑成功在荒烟蔓草中发现状如妇人喂乳的“母子石”,因感念自己的母亲,便在此地奉祀郑母。美浓石母宫主委陈玉祥受访时说,客家人原本就有祭拜“石母”的习俗,有传闻郑母是在海边的一块巨石下产下郑成功的,郑成功到了美浓后遵循客家人信仰将“石母娘娘”奉为自己的母亲,客家人也感念他的庇佑,在此地建立宫庙。石母宫二楼奉祀郑母,一楼奉祀延平郡王郑成功。陈玉祥表示,郑成功文化节是一个很好的民间文化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活动,台湾信众有机会到厦门了解郑成功信仰的缘由,厦门信众也能到台湾了解客家人的习俗,“多了解,以后就会多往来”。此次在高雄客家地区办理文化节,包括美浓天后宫、广兴善化堂、广林圣化宫、广兴慈圣宫、德兴宫等十多家美浓地区奉祀妈祖、关公、观音的宫庙主委都一同前来,足以彰显郑成功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力。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馆长王磊说,文化节促进了两岸民俗文化的交流,这正彰显了“融合发展,共创成功”的主题。2“会香旗”成为两岸宫庙信物在本届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延平郡王会香旗祭典”现场,最受众人瞩目的莫过于在石母宫前摆设的一面五色斑斓的“会香旗”。而在祭典仪式上,本届的主办方石母宫也将这面会香旗交给了下一届厦门主办方代表,同时号召台湾各宫庙积极参与明年在厦门举办的郑成功文化节。台南文化协会厦门代表处的郑道聪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在福建、台湾地区,宫庙之间以信物交谊是共有的民间习俗。这种信物可以是神尊、香担、令牌或者香旗。他表示,海峡两岸信仰郑成功的宫庙交流十多年,彼此感情深厚,却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信物。因此在这一届,特别由厦门市延平郡王祠和台南郑成功祖庙共同制作了这一面“会香旗”,代表这个活动的传承延续与两岸性。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馆长王磊在受访时也表示,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第一次制作会香旗,作为文化节的公共信物。未来无论到哪个庙举办,这面会香旗就会在那个庙里,形成轮流制。同时这面“会香旗”也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和公信力,吸引台湾各个庙宇踊跃参与。金光灿灿的旗帜可是大有来头,据主办方介绍,它是由台湾最著名的匠人之一、78岁高龄的“闽绣”传承人林玉泉,花了近两个月时间精心制作出来的。会香旗制作完毕后在台湾举办了“启香”仪式,并且到全台各地包括贡寮澳底庆安宫、金山承天宫、彰化全台开基郑成功庙、台南鹿耳门镇门宫庙、嘉义溪口开元殿等奉祀郑成功的宫庙巡回“过火”,代表了彼此结盟,这是两岸庙宇交流的首创。3厦门南乐唱响两岸“乡音”本届郑成功文化节还特别邀请了来自厦门市南乐研究会的成员赴台,为台湾民众带来《与君相约》《梅花操》《一身爱到君乡里》等经典南音曲目,在石母宫前唱响华夏“乡音”。南音又名南曲、南管、弦管、南乐,以“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据传由中原移民带入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而形成,如今广泛流传于厦漳泉和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地。南音又称为“世界音乐活化石”,并已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南音演出在金砖会议期间亮相,更让南音成为厦门文化艺术的一张“金字招牌”。厦门市南乐研究会正式注册成立于年,成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南音爱好者。研究会会长张国雄在接受导报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全世界都在深入研究和发展南音,不仅因为南音是艺术精品,更因为南音与许多中华传统文化有所联结。尤其对于台湾同胞和海内外华人华侨来说,南音其实就是“乡音”,代表了一种“乡情”。张国雄说,两岸本就是一家亲,台湾有很多民众的祖籍都来自福建闽南一代,因此南音在台湾的传承和保留也都较为完好,全台各地遍布许多南音乐社。他指出,在两岸交流方面,南音能够成为一种很好的文化桥梁。厦门的南音演出在高雄美浓当地受到热烈欢迎,吸引了不少乡亲前来观看。而在这场音乐会上,来自台湾客家的艺曲艺术家也上台一同献艺,现场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彰显两岸闽客文化的融合发展。海峡导报驻台记者林静娴文/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bbzz/18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