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产妇,曾怀孕7次,流产3次。这次情况很危险,因为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中出血2万多毫升。下班回家正在吃饭的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张雪芹接到电话,放下筷子,医院。近7个小时的抢救,产妇被救回,男宝也健康平安。走下手术台,已是凌晨三点,张雪芹长长地舒了口气。这仅是张雪芹从医生涯的一次写照,这26年,她从死神手中抢人,迎接一个个小生命,凭借高超的医术,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和同行的称赞。
传承带出强大的妇产科队伍
年,作为中青年专家骨干,张雪芹被引入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从大庆来到厦门。“在大庆,一年接待产妇多人,而在厦门,一年是上万人。基数大了,遇到的患者什么症状都有,重症患者也特别多。仅年1月,出现大出血的产妇就有9例,经常要在抢救台上工作。”张雪芹说。
年,市妇幼保健院最高峰时,达到一年接生婴儿多人。而当时就职的医护人员只有30多名,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必须咬牙坚持下去。”张雪芹说:“那是一个瓶颈期,如果因为受不了工作量将病人往外推,之后病人就不会信任你,医院的发展状况也就不会这么好。”七年间,张雪芹积极开展新项目,提高危急重症病人救治能力,使科年分娩量逾万人,成为闽西南地区分娩量最大的学科,带领市妇幼保健院的产科队伍逐渐壮大。
沟通与患者谈心假设“我是他”
从事医疗工作多年,难免会遇到医疗纠纷,来自北方的张雪芹,带着北方人的爽朗,总能与患者家属良好沟通,甚至与医疗纠纷的患者及家属成为朋友。有位产妇,入院后不久想转院,可出门前,细心的护士要求再听一次胎心,结果发现胎心停了。患者家属十分恼火,产妇的丈夫更是扬言要打医生。
“孩子不仅是你家的,也是我们的孩子,看着他一点一点变大,突然没了,我们医生也很难过。”张雪芹耐心与家属沟通,“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先将胎儿引出。”当时,家属不能接受,张雪芹让他们咨询其他妇产科专家,了解是不是最优方案。通过咨询,家属最终同意。胎儿娩出后,家属将胎儿送去火化。看着胎儿,张雪芹心里也不好受,也一起送了孩子一程。她的行为,感动了家属。张雪芹和产妇丈夫成了朋友,他的朋友要生孩子还专门找张雪芹接生。“如果没有专业医闹团队参与,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很淳朴,好好跟他们说,他们都听得进去。”张雪芹说,她的沟通技巧其实很简单,就是假设“我是他”,“换位思考,用同理心对待病人和家属,很多时候,因为沟通,双方成了朋友”。
张雪芹,主任医师、教授,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年获妇产科学硕士学位。现任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厦门市产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年赴美参加斯坦福大学患者安全培训项目;年再次以访问学者身份至美国旧金山太洋医疗中心研习。主持或参与获奖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文章四篇、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论文30余篇,出版医学论著两部。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bbzz/1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