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谣言来袭这8条你信过没辟谣了去

看点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了年4月“科学”流言榜,袋奶加热会铝中毒,口香糖会粘住肠胃、不锈钢杯子泡茶有害健康……这些“科学”流言你信了吗?

1、袋装奶加热会致人慢性铝中毒?

流言:近日,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袋装奶经过加热后饮用,不仅会导致牛奶营养流失,还会使外包装中的重金属铝析出致人中毒。

真相: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万平玉解释,牛奶的外包装内侧有一层铝箔。虽然只有很薄的一层聚乙烯膜将铝箔和牛奶隔开,但是聚乙烯膜的熔点一般在摄氏度以上,远高于水的最高温度,所以不可能在水煮过程中出现破损和熔化,铝箔也不可能析出重金属铝。只要是质量合格的包装袋,一般都不会有铝超标问题。

2、无根豆芽有毒?

流言:据网上热传的一些文章称,豆芽培育时添加“无根水”生产出无根、白嫩的豆芽。食用后“轻者可使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等,严重的可能导致身体癌变。”

真相:所谓的“毒豆芽”就是培育时添加“无根水”(6-苄基腺嘌呤,即6-BA等物质)生产出无根、白嫩的豆芽。事实上,6-BA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果树、园艺甚至作物中,在增产和保鲜两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按照我国规定它是可以用于无公害果品的生产的。现有证据表明,6-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性较高,我国相关部门的管理措施也能佐证它们的安全性。

3、温度超过℃味精就会致癌?

流言:朋友圈流传的一篇题为《这五样菜千万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谁!》的文章称“温度只要超过℃,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

真相: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钠加热后极易脱水变为另一种稳定的物质——焦谷氨酸钠。但首先,温度并不是人们传闻的℃,味精溶解最佳温度是70℃-90℃;在℃时,它会脱水,产生结晶;如果到了℃以上,谷氨酸钠会发生分子内脱水,这才变为焦谷氨酸。

其次,由于焦谷氨酸没有鲜味,“谷氨酸钠转化为焦谷氨酸钠会降低鲜味”是正确的,但是焦谷氨酸致癌,这个言论尚无科学证明。焦谷氨酸钠有较弱的刺激性,但没有过敏反应,使用的时候基本无毒,对人体无害。

4、口香糖会粘住肠胃?

流言:从小我们就常听大人说,千万别把口香糖吞进肚子里,否则它会把肠子粘住,危及健康和生命。

真相:最近英国专家研究表示,口香糖的确很难被消化,但它仍然没能力逃过正常人的消化系统,最多需要三天左右就会被消化掉,最终被排出体外,所以不会把肠子粘住。但是为了避免意外,最好不要给小孩吃口香糖,以免误吞入气管。

5、苏打水会改变酸性体质?

流言:网络上有人说苏打水呈弱碱性,可以改变酸性体质,但也有人说,长期饮用苏打水会引起碱中毒。

真相:专家表示,健康人饮水后,水经胃(胃液的pH值为0.9~1.5,呈酸性)进入肠道,继而大部分在肠道中被吸收(少量在胃中被吸收)。胃肠道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功能,会很快将进入体内的弱碱性苏打水的pH值调节至机体内环境的pH值。不管饮用苏打水,还是普通的矿泉水、凉开水等,都不会改变人体pH值,更别说改变酸性体质了。

6、饮食过于清淡容易造成老年痴呆症?

流言:最近有传言说,老人家退休在家后,对饮食过于在意,只记住要少盐少糖少油,结果患上了胆固醇恐慌症。然而,胆固醇是大脑不可缺少的营养,胆固醇过低也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

真相: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中,其中约1/4分布在脑及神经组织中,占脑组织总重量的2%左右。但至今也没有研究人员有绝对的定论说脑细胞最重要的物质就是胆固醇。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饮食清淡是造成老年痴呆症高发的重要原因”并无依据。

7、不锈钢杯子泡茶会释放铬,损害健康?

流言:近日,有节目报道称,泡茶会腐蚀不锈钢杯子,溶出铬危害人体健康。多家网络媒体转载了该节目内容,并冠以“千万别用不锈钢杯子泡茶!有毒!”的惊人标题。

真相:茶水只有非常微弱的酸性,对不锈钢的腐蚀作用也要小得多。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符合国家标准的不锈钢食具中铬的析出量极少,并不需要担心它影响人体健康。

8、和隐翅虫接触百分百致命?

流言:“全球发出警示!隐翅虫,在你身上时绝对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肤,就死定了!”清明假期前后,这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bbzz/15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