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那里好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658077.html
春分,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年春分是3月21日06:45:07,星期六。巧合的是,这一天恰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两个日子难得一起,吉运好兆头!
让我们分个来说。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也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担等国的新年。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二是春分正当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平分了春季。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侯:“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节生长阶段。华中地区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干金。”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
在气候上,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欧阳修对春分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我国的台湾省更是兰花盛开的时候。
春分亦是传统节日,春分的节日内涵也很丰富,在每年的春分这天,世界各地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中国民俗竖鸡蛋”。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这一天鸡蛋为什么容易竖起来?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一样长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鸡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构成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此外,最好要选择生下后4—5天的鸡蛋,这是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春分另一个重要节日活动就是祭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春分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也就是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外在运动”即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和谐一致,保持“供销”关系的平衡。这一法则无论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是至关重要的。
膳食总的原则要禁忌大热、大寒的饮食,保持寒热均衡,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这段时期也不适饮用过肥腻的汤品。
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也称青龙节,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龙抬头的日子,此日青龙被春雷唤醒,主管人间云雨的龙王就要抬起头来,开始兴云布雨,沐降甘霖,恩泽人间生灵。
“龙抬头”也指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龙抬头,虽然它不像中秋、国庆、春节那样有法定节假日且广为人知,但却是汉民族颇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年,尤其在一些比较守旧的地方,自腊月初八就正式开始,直到来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真正结束。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另一说法是:龙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儿,因此总是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从海底抬头出来,望着失去女儿的方向,以寄思念。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二月初二这天有许多习俗。“二月二,吃豆豆”,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食物也与“龙”相关,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二月初二也有许多禁忌。比如,在“龙抬头”这天,妇女就不准动针线,以免伤了“龙眼”。在一些地区,农村的人们也不能从水井里挑水,而是要在头一天就将自家的水瓮挑得满满当当,据说是怕触动了“龙头”。
然而二月初二这天最亮丽的风景线却是: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人们认为在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做剃龙头。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因而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儿童理发,叫剃喜头,能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带来好运,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寓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每个日子,不同的时节,不管怎样的风俗,不管怎样的解读,核心不变的均是围绕着心中的信仰和美好的祝福、希望而展开。春分恰遇龙抬头,吉运好兆头!在这里,星星点点祝福所有的朋友鸿运抬头,盛运启航!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