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福建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首批遗产点有17个,占了全国总数一半以上,其中泉州14个,漳州2个,莆田1个。这些遗产点有何"过人之处“?让我们走近福建海丝申遗点遗迹,感受海丝古韵,那一段段辉煌的历史仿佛又在眼前呈现。泉州泉州列入海丝申遗的首批遗产点有14个,另有1个点列入海丝申遗关联点。泉州申遗点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数近一半。1土坑村年古民居诉说昔日繁华土坑村是泉港区后龙镇的一个小村落,位于湄洲湾南岸湾内。海商家族涂山饭店旧址专家调研发现,早在唐、五代,土坑村就有人聚集居住,参与海洋贸易,并在村中建造祭拜神庙。刘氏家庙明朝年间,素有海商传统的莆田刘宗孔家族迁居土坑村,促进明清时期该村的海贸发展。随着刘氏家族人丁的不断繁衍壮大,土坑村的海贸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形成了三支海商船队,其中,刘端弘(俗称刘百万)船队拥有二十艘三桅洋船。旗杆厝14对旗杆石据称,“刘百万”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年,正是他书写了土坑村海丝盛世的浓重一笔。他建有一支大船队,从土坑出发,过台湾、下南洋、闯东洋,富甲一方。在土坑村,他一人建有18座大厝,其中之一就是旗杆厝;在两条古街上,单纯当铺便有5间之多,是当时最富有的海商。2万寿塔海上行船的航标“万寿塔”地处石狮市宝盖山,又称“姑嫂塔”。据记载,该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有多年的历史。明代何乔远的《闽书》载:“昔有姑嫂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另传古有姑嫂二人,切盼飘洋过海的亲人,竟日垒石登高远眺,伤心而死,时人哀而筑塔祀之,故名姑嫂塔。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当时姑嫂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姑嫂塔不仅是早期泉州乡民背井离乡、移居他国的见证者,也是当今海外赤子回乡参与故园建设,为家乡人民造福的见证者。3六胜塔世界航海史上一绝六胜塔巍然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蚶江石湖金钗山上,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六胜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为泉州重要外港,屹立海滨,是当时海外交通繁荣的历史见证。据传说,当年这里有18个渡口,停泊着亚非各国番舶近百艘,海路交通盛极一时。六胜塔饱经风霜多年,照亮海上“丝绸之路”,为航海家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引航开道,指引着海峡两岸同胞的亲密往来。当人们缓登塔顶,可以俯瞰浩瀚海峡和往来穿梭的舟楫。4石湖码头唐朝开始的千年古码头站在六胜塔上可以看到,在石湖港区东北边,有个小村子叫石湖村,千年来村里有一半的人通过林銮渡走向了海外,开枝散叶。石湖码头林銮渡林銮渡在蚶江石湖村西侧,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它将泉州的航海贸易史追溯到了唐朝,是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历史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资料。5江口码头和真武庙重现古港鼎盛时光美山码头江口码头形成于11世纪,历宋、元、明、清四朝,一直是古泉州海外贸易的重要码头,反映了刺桐港空前繁荣时期独有的风貌。距离江口码头不远的真武庙,祀真武大帝,始建于南宋。宋代尊崇道教,每次航海,郡守都要到真武庙祭祀海神,求真武大帝庇佑。明万历《泉州府志》曾有记载,“玄武庙在郡城东南石头山,庙枕山嗽海,人烟辏集其下,宋时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6洛阳桥泉州精神从这里出发“立如东西塔,卧似洛阳桥”,这句远播海内外的俗语,可谓是对泉州人精神风貌的最佳描写。洛阳桥,寄托着泉州人一种桥的情结。洛阳桥是过去泉州对外的交通要道。据说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汹涌”,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或是大潮,常常翻船,为了祈求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因此桥也称为“万安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7天后宫和德济门遗址妈祖文化传千年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年),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年代最早、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据记载,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奏请,特封天后,天妃宫改称泉州天后宫。坐落于天后宫对面的德济门遗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南城门。年前,德济门是进出泉州的要道,天后宫前德济门外的聚宝街、万寿路富美码头是泉州宋元时期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8梅岭德化窑遗址陶瓷贸易史见证德化的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产品,也是依然活跃的历史见证者。今年7月,在德化县梅岭窑遗址,14处从宋元时期至今的窑炉遗址被勘探,勘探精准确认了14处瓷窑遗址,其中宋元时期4处、明代2处、清代6处。德化瓷是海丝见证者,通过考古发现的文物进行比对,尤其是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古瓷器,鲜活的历史故事就跃然纸上了。9开元寺千年古寺位于泉州市区西街的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泉州开元寺内的东西两座塔是现今全国建筑高度最高、年代最古老的一对石塔。当地人流传着一个“东塔神西塔鬼”的故事。说这两座东西塔,当时是由师徒二人主事,师傅起东塔,徒弟起西塔,建到塔尾,两人都没办法下来。师父就举起起身边的一支雨伞展开跳落来,徒弟看见师父这样做,也展开一支雨伞跳落来,结果徒弟却摔做肉饼。原来师父用的是布雨伞,跳落去就像降落伞,慢慢着地,所以平安无事;徒弟用的是纸雨伞,一跳落去,纸伞就破,结果徒弟摔死了。大殿须弥座束腰处的狮身人面像开元寺拥有人面狮身石刻浮雕、印度教十六形棱柱及斗拱飞天,都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10清净寺伊斯兰教古寺见证中阿海交历史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的清净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又名艾苏哈卜大清真寺。涂门街,曾是是阿拉伯商人聚居地,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年),已有阿拉伯人在这里始建清净寺。当时,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中被称作是“宰桐城”的泉州,吸引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慕名而来。到元代,在泉州的伊斯兰教寺就有六七座之多,可惜大多数年久湮毁,仅留下涂门街上的这座清净寺,成为阿拉伯穆斯林在泉州留下的深深印痕。11草庵仅存的摩尼教遗址草庵为中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也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草庵的摩尼教石刻据史料记载,摩尼教在我国旧称“明教”,其教义是杂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年)传入中国。到明初,朱元璋嫌其教名上逼国号,遂驱逐信徒、毁坏寺院,摩尼教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泉州草庵摩尼教寺成为仅存的珍贵史迹。12清源山泉州母亲山清源山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于一体,尤以石雕、石刻建筑最为著称。老君岩生动逼真,是我国最早最大的道教石雕。据史载,明代郑和下西洋时经过古锡兰国,国王派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出使中国,没想到的是,锡兰发生政变,王位被外侄篡夺,正打算从泉州港回国的锡兰王子得知消息后只好滞留泉州,和一位阿拉伯裔蒲氏女子成亲,并取“世利巴交喇惹”名字的第一个字“世”为自己的姓,从此隐居泉州。发现“世家坑”大石头清源山锡兰王子古墓遗址已作保护性规划,修复后还将整治周边环境,并作为海丝景点对外开放。13灵山圣墓伊斯兰古迹伊斯兰教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坐落于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灵山景区内。据载,唐武德年间(-年),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遣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来泉州传教,后卒葬此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14九日山摩崖石刻文人墨客留迹处九日山摩崖石刻位于九日山上。其中宋代祈风石刻反映了当时来往于泉州港的海船依靠有规律交替的季风,从事海外贸易与交通的史实,尤为珍贵。泉州古时海上交通非常发达,人们为了求得行船顺风,常要举行“祈风仪式”,敬祭海神,向通远王祈求赐风,让商舶在海上往返畅行。这些石刻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也是我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九日山山中无石不刻字。东西两峰摩崖上,迄今留存北宋至清代的题刻75方,其中以13方宋代航海祈风碑刻最为著名。漳州15漳州平和南胜窑承载克拉克瓷的辉煌记忆南胜窑位于福建省平和县。窑址主要集中在平和南胜、五寨两乡镇,因五寨原属南胜,故称“南胜窑”。享誉欧洲的克拉克瓷,就是在这里烧制而成的。南胜窑遗址克拉克瓷,一个洋味十足的名字,却是平和南胜窑烧制的瓷器。为何中国的瓷器要取一个洋名?这是个历史误会。克拉克瓷的叫法始于年。当时一艘名为“克拉克”的葡萄牙商船,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船上发现大量中国瓷器,但荷兰人并不知道这些瓷器的产地,便以“克拉克瓷”命名,进行拍卖,并在欧洲引起轰动。没有制瓷传统的平和为什么能够在明清时期成为重要的外销瓷器生产基地呢?县志里记载,年,平和芦溪等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时任地方军事长官的王阳明率部平定农民起义后,为安定地方,部分随军士兵留在当地,其中多数来自江西,具有陶瓷制作手艺。当时恰逢明代后期,景德镇外销瓷产量减少,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福建沿海由此出现了南胜窑等诸多民窑。16华安东溪窑见证“海丝”之路华安东溪窑是大型民窑,位于高安镇三洋村东溪头,为“漳窑”遗址典型代表,是明清时期漳州地区最大的窑口之一,也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瓷产地之一。东溪窑上虾形遗址东溪窑是大型民窑,以烧造青花为主,兼烧青瓷、白瓷、青白瓷、米黄瓷、酱釉瓷等,另有少量三彩、五彩瓷。东溪窑烧造的延续时间长,产品类型丰富,窑址约10平方公里,产品因质优而列为贡品。中央文史研究专家察看华安东溪窑出土器物标本据史料记载,东溪窑窑品出厂后,一路由人工担运至归德溪,顺流运达永丰溪,一路与上坪、上樟烧制的瓷器一并担运至北溪分渡口,再由平板船经九龙江的西溪、北溪分别载至月港,外销到南洋诸岛国及日本、欧美各国。莆田17湄洲湾妈祖庙妈祖文化的起源位于莆田湄洲岛的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纪念妈祖的祠庙,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莆田是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而妈祖是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崇拜信仰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庇护神。据记载,妈祖林默降生在福建莆田市湄洲岛。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妈祖世称默娘,娘妈,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史料记载,北宋宣和五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朝鲜)途中,船遇大风巨浪,“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妈祖保佑”,忽而一道红光出现,只见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间,瞬即风平浪静,终于平安脱险。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上弘扬了以妈祖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海洋文明,郑和所到之处大都建有妈祖宫庙,因而海上丝绸之路的沿途各国特别是东南亚诸国,无不留有大量的妈祖圣迹、文化等。12追忆福建海丝文化置身这一处处海丝遗迹里,像是徜徉在一部历史书卷里,岁月不语,可昔日的繁荣昌盛却清晰在眼前。福建海丝遗迹以其独特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细细品味海丝遗迹的前世今生、历史传奇,期待着往日的辉煌再现。
领导说了!
你1次或点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1毛!
来源:泉州网、闽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东南网、海峡导报
这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刘学新“空降”福建!他带着什么任务?将做哪些事?
中央要求全面推行这件事!福建怎么做?做的咋样?
“三保”实现统一管理,福建人以后就医将有新体验!
首富王健林说了一句话,然后大家都买不起房了
厉害了!福州交警启用“刷脸神器”查骑车违法……
43年前他是福建知青,43年后他是北京代市长,他是网红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