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现在在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思考着:祖国大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靠的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达成今天这样的成就?”
在第十届海峡青年节峰会现场,85后台湾时事评论员王炳忠发表了真挚而热烈的致辞。大陆几十年自立自强的高水平发展,令他非常振奋。他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看到了台湾青年发展的广阔空间;他恳切地希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台湾青年不应该,也绝对不能缺席。
他的发言,犹如精彩的序曲,开启了两岸青年相聚融融、相和切切的同心同行交响。
“独唱”不如“合唱”
作为交响乐团的成员,台青邱馨仪深知合奏的感染力和影响力。12年前,她登陆没多久就遇到了新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郑老的造诣令人仰望,而邱馨仪看到的不仅是郑老的才华之高,更亲身感受到了她对年轻人的宽和提携。
“一次音乐会,我把几个和弦弹错了,非常明显的错。音乐会结束后,郑老走下指挥台,把她手上的鲜花给了我。她肯定知道我当时是非常懊恼与自责,但选择了用温暖取代责备。”
回想当时情景,邱馨仪眼中闪着光,毫无疑问,郑老的个人魅力是吸引她留下的一个原因。
在郑老的引荐下,邱馨仪进入了由两岸古典乐艺术家共同组成的职业交响乐团——海峡交响乐团工作,担任副团长兼竖琴首席。邱馨仪深感自己登上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作为两岸文化界的重要交流阵地,海峡交响乐团不仅为乐手们提供了施展才干、追逐音乐梦想的好平台,还周到细致地为他们解决了各种后勤保障问题,特别是在台青“安居”这一难题上。
恰逢福州市率先试行在榕就业创业台胞住房保障,在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市台办的关心和支持下,海峡交响乐团为履职台湾演奏员申请了台胞公共租赁住房。
包括乐团台湾乐手在内,如今来榕工作的台胞已有人入住台胞公寓。而享受着政策关怀的台青,更是鼓起了干劲,积极融入社区。全省首位台胞公寓楼长王廷维就是其一。
登上海峡青年节峰会时,王廷维不忘带上一大串钥匙,每一把钥匙都代表着台胞对他的肯定:无论是取快递这种小事,还是搬家具这种重活,亦或是子女教育这类麻烦事,王廷维总是热情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带动他们快速融入福州这个大家庭,而台胞则回报以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尊重。
“听完邱馨仪和王廷维的分享,我非常感动,我看到了‘信任’。我觉得信任就是两岸交流、互动、融合中最重要的基础,代表两岸一条心、两岸一家亲。”
台湾时事评论员邱毅,是当天活动的观察席嘉宾。
在邱毅看来,福州惠台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现了大陆对于台胞的尊重和关爱;而两岸同胞之间的真诚交流、彼此信赖,让政策的福音走得更广,离共同期许的民族复兴目标更近。
“就像刚才邱老师讲的,我们不应该是一个独唱,我们应该是一个合唱。”
观察席的另一位嘉宾、阅文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王睿霆如是说。
这几年,王睿霆致力于探索网络文学的正向价值,他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读取到了树立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王睿霆诚挚地邀请台湾青年能够加入:
“这样我们不光有理想,现实和虚拟也有了,我们的元宇宙就齐了。”
民族复兴与一杯茶
“我的名字是爷爷起的,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就想着落叶归根的事情。”
辞去了台湾的高科技工作,台青陈耘嘉回到祖籍地龙岩漳平,接过父亲的担子,耕种起“南方嘉木”——茶。
他没有辜负祖父书法家陈岳山暗藏的期待,大胆地采用生态优但成本高的自然农法种茶;创新茶园经营方式,维护好生态的同时,推出一系列茶文化的体验活动,并打造民宿、茶馆、观光茶厂等观光服务场所。他的一系列创新引领示范,带动起了当地乡村振兴的脚步。
“我现在做的事情响应了国家‘美丽乡村’的战略,我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惠台政策的支持。”
在回乡创业的过程中,陈耘嘉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很高兴地看到自然生态越来越好,大家对生态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他越发懂得了祖父回馈桑梓的初心。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好像是很宏大的叙事,其实不然,”观察席的嘉宾之一王炳忠,有着透彻的洞察力:“民族复兴落到每个老百姓身上,就是我们能够安居乐业,能够发展。如果大家都能在家里闲情品茶,这不就是民族复兴的一个象征吗?”
每一次挑战
都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青春总是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绽放异彩。
“人生最棒的决定就是来到大陆。”
来自台湾的“斜杠青年”魏晖倪登陆六年,解锁了人生诸多“第一次”:主持人、演员、音乐创作人、拍VLOG……在这片前景远大的土地上,她实现了一次次的自我突破,一次次收获心愿得偿后的畅快淋漓感。
在所有的奇遇中,她最难忘的就是新疆之行。
“新疆给我的感受就是色彩斑斓,”在魏晖倪看来,这种斑斓不仅是自然地貌,更是人的精神面貌:“新疆人动不动就跳舞,特别可爱。新疆的棉花厂作业流程非常现代化,很多人是骑着电瓶车在工作,连工作都那么惬意,令人羡慕。”
对于魏晖倪来说,大陆的生活就像一个个“盲盒”,打开就是一连串的惊喜;如果不愿意亲身来体验,永远都不会知道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是有多迷人。
当然,也并非一登陆就能收获满满。“创二代”台青凌楷钧初到海南时,曾“两眼发黑”:她无法把这片路都没有的泥地与父医院联系在一起。
但看到父亲对国家建立海南自贸港的前景以及“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富有信心,凌楷钧咬牙接下了开拓者的重担,助力宏图成为了现实。
“我从‘赶海人’变成了‘摆渡人’,”凌楷钧觉得自己在海南的几年,视野越变越宽,信心越来越足,使命感越来越强:“一批非常年轻有为的台湾生物医学的专家、博士,加入到我们的团队。在这里,他们可以共同探讨未来,可以到国际高质量期刊上发表学术研究,这些都是在台湾没有的机会。”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景强,有着和魏晖倪、凌楷钧相似的感受,他本人就是在挑战中成长,在挑战中获得成就感的人:
“整整20年,我不停地接受挑战,在挑战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我想,个人的机遇缘于国家的发展,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只要国家在发展,我想两岸的青年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施展才能的舞台。”
作为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后首场两岸青年大型交流活动,也是两岸恢复交流交往35周年之际的青春盛会,第十届海峡青年节峰会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殷殷关切,亦承载了两岸各界人士的热情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在前方,两岸的青年朋友携手打拼,同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