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丨这种木桶从前家家都有,原来是这

图片故事:手工箍桶你还记得吗?

黄师傅正在做桶

石美街,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石美村、南门村之间。街上,一栋栋南洋风格的建筑,沐浴在细雨中,似乎还在诉说着那段流金岁月……

突然,沿街黄国民的家中传出清脆的劈木声,混杂在雨声中。原来,受周边村民所托定制木桶,近日,黄国民又拾起了早年的手艺,捣腾起他的木桶了!

只见,在一间约30平方米的店面内,墙角堆着几根老木头,木薄片、木屑散落一地。黄国民正在进行桶内壁的抛光作业。瞧,劈完木头后,他用双脚蹬紧木桶,蜷蹲坐在长凳上,双手紧握刨子,顺着桶内壁,慢慢划过,一条条金黄色的薄木片,随之洒落,一股清香木味,扑鼻而来。黄国民不时放下手中的刨子,观察着桶内壁,有时还用手摸上几遍,确保桶壁的平顺美观。这样直径约50厘米的木桶,黄国民半天时间可做一个。

今年60岁的黄国民,在石美老街土生土长,他一手制作木桶的好手艺,袭承自他的父亲。父亲的手艺,则师出以箍桶为生的爷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木桶是生活必需品。在当时,会箍桶这门手艺,那是很受人尊敬的。黄国民的父亲手艺精湛,当地无人不知,他一人靠此养活了一家十几口。

箍桶的手艺来源父亲

15岁那年,黄国民开始跟着父亲学箍桶。因从小耳濡目染,他花了一年时间便得心应手咯。

到上世纪90年代,大量塑料桶面世,比木桶的价格便宜了六七成,黄国民的生意受到了冲击,原本一天可卖出五六个木桶,到后来五六天都卖不出一个。随后,黄国民转行做了木工。“一般都选择老的杉木做原材料,因为老杉木质地硬,遇水不易变形且容易干。”黄国民说,箍桶是个手工活,从选材到成品每一步环环相扣,哪步出差错,都不行。

黄国民介绍,他一般用特制的弯刀,把圆木劈成木片,再用刨子结合鲁班尺,将木片侧面修成特定的弧度,以便拼接成桶。接着,拿起编好的竹条为箍,依次把木片放到竹箍内,拼成桶。随后,把桶内壁、外壁依次刨圆、刨顺。最后,封上底板,漆上三四层桐油,自然干燥后即可使用。

从春节忙活到现在,黄国民依然热情不减。箍好的一批木桶,部分已被人订走,其他的送给了左邻右舍。

他说,现在箍的桶大都是泡脚用的,如果市场有需求他会继续做。

当然,如果有年轻人想学,他也乐意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导报记者张伟华张惠玲文/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hxdbnr/13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