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为提高信用卡额度泄露信息存款被骗子

点击标题下「官桥网」可快速   骗子手段太高明,就连银行也没发现骗子暗中使用了“资金归集”。近日,吴先生在找不到骗子的情况下,只好状告厦门一家银行,索赔近4万元损失。

分享到

1错:为提高额度泄露了信息

  储户吴先生今年27岁,在厦门工作多年。他原本就办理了信用卡,但是额度一直不高。

  去年9月份,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朋友”,对方自称姓崔,说可以帮忙提高信用卡额度。吴先生听信了这个刚认识不久“朋友”的说法,于是,他按照对方要求一步步操作。

  刚开始,吴先生考虑到:反正只是办一张卡,暂时又不往里边存钱,应该没有什么风险。于是,年10月13日,吴先生根据崔某的指示,在厦门一家银行通过自助方式,办理了一张银行储蓄卡,并预留了崔某的手机号码,之后,吴先生又将银行卡卡号及密码告知崔某。

  一周之后,吴先生又将自己银行卡的签约手机更改为崔某的手机号码。

2错:更改卡密码未关闭业务

  随后,崔某利用吴先生的银行卡信息,登录网上银行,开通资金归集交易业务。由于银行的“签约手机”就在崔某手中,因此,他轻易就开通了资金归集业务。

  这项业务开通后,吴先生银行卡中的款项就自动归集到指定的收款账户。之后,骗子告诉吴先生信用额度提高了,可以使用该银行卡了。此时,吴先生也担心对方利用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卷走自己的钱。不过,吴先生当时认为,自己这个新开设的银行卡内并没有钱,骗子也出不了什么花招。

  尽管如此,年10月22日,吴先生还是到银行更改了银行卡密码,并将预留的手机变更为自己使用的手机。

  但是,吴先生并未关闭资金归集交易业务。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骗子开通了这项业务。

3错:往卡里存钱一存就转走

  为了确保自己资金安全,吴先生还特意打电话到银行,向银行客服人员咨询,询问说:“修改银行卡密码、手机号码等信息后,使用这张卡还有没有风险?”

  当时,该客服人员答复说,如果吴先生已将所有信息都变更,“一般就没有风险了”。

  于是,在认为自己账户安全的情形下,去年10月底,吴先生将元钱存入银行卡。但他没想到,存钱仅数小时后,他的账户就被转账元至骗子指定的账户内。

  收到银行短信通知后,吴先生随即报警。但这时,吴先生的钱已经被取走,骗子也已不见踪影。

  为此,吴先生起诉要求银行赔偿他元损失。但是,银行答辩说,储户资金被盗应该与其账户信息泄露有关。

  近日,思明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银行应当承担一部分责任,判决要求银行赔偿元。

法官说法

储户主责,银行次责

  “在这一案件当中,储户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法官说,原告吴先生未能妥善保管自己的重要信息,不仅将卡号、密码告知他人,而且将银行卡的签约手机登记为他人手机,导致对方开通了资金归集交易业务。因此,储户自己应对此承担主要责任。

  而被告银行未能尽明确告知义务,从而导致储户误认为其只要更改信息,存款即安全。因此,银行在保护储户存款安全防范管理上存在漏洞,理应对原告的损失承担一定的责任。

  所以,法院依据公平原则,最终酌定银行应承担元的损失。其他损失,由原告自行承担。

律师说法

资金归集风险,储户如何防范?

  目前,厦门已有多家银行开通资金归集业务。福建信海律师事务所林敏辉律师说,所谓资金归集,就是客户设定好归集条件,系统便可在约定的时间自动执行,实现自动归集。比如设置一个收款账户和转账最低限额,一旦卡内资金达到最低限额时,就自动将款项转入事先设定的收款账户里。

  此类业务,存在被骗子利用的隐患。对此,林敏辉指出,要防范这类业务的风险,一方面银行卡持有人不能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外泄,尤其是卡号、密码、签约手机号等不能向陌生人透露。另一方面,银行应该提供更安全的技术支持,比如当修改银行卡密码及其他重要信息时,应该将相应的网上银行设置作废,由储户本人再一次进行设置。同时,银行应当尽到最大的提醒义务,将其中风险告知客户,才能防患于未然。

来源于:海峡导报

我要爆料

遇到新鲜事,请拍下照片,配上说明文字,发给我们(文字、图片都可以,文字+图片最佳);

■联系人:苏先生

(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hxdbls/16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