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GDP增速进入“7”时代,是否意味着告别了高增长时代?在当前的环境下,为什么企业家会觉得辛苦钱难赚?在新常态下,企业家应该如何掌握自己的动向?
在九八投洽会重要论坛之一“中国主流商会创业者大会”上,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在经济仅仅是回归到了正常高增长时期,而且还将持续二三十年。企业家应该从经济过热时期的思维回归到正常逻辑,专业而专注,不要东张西望。
谈刺激
地方融资平台远胜“4万亿”
产能过剩、银行坏账、大批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破产……这几年,国内经济在高速增长之后陷入困境,疲态尽显。
“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基本都是过去10年两次经济过热的后遗症。”樊纲开宗明义,均起源于年和年的两波经济过热。
在第二波经济过热中,年出台的“4万亿”刺激政策屡屡被业界诟病。樊纲还特意为政府喊冤。
他解释说,真正的刺激应该是无中生有,也就是借钱才是刺激政策。“4万亿”是个被媒体夸大的数字,其实它分为两年实施,而且很多本来就是政府该花的正常开支被算进去了。
“真正大的刺激在哪儿?地方融资平台。”樊纲分析说,从年到年,地方融资规模就从1万亿跳到7万亿,一年多出的6万亿支出是当年GDP的14%,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刺激政策。
这些刺激政策过热导致了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背后坏账,借了钱,投了钱没有产出。银行坏账多了,新增货币大头搞存量、搞展期去了,真正用到其他中小企业很少。于是资金紧张,资金的价格就高,贷款难、贷款贵。
所以,我国金融风险是地方的债和政府债的问题。这个问题有没有解?樊纲表示,总体来说,还是可控,只是要将错配的融资机制转换过来。
一个基本的办法现在开始做了,就是把金融债转为地方债,通过地方政府发债。不过,至今为止做的力度还太小,金融风险的影响和压力依然不小。
谈现状
还有二三十年正常高增长
中国GDP增速下降到7.5%后,被不少人解读为中国经济告别了高增长,并将会产生硬着陆、崩盘等危险。
“我是相对乐观的,中国经济是面临问题,但并不会伤筋动骨,构不成硬着陆。”樊纲表示,在上述两次经济过热中,政府的宏观政策还是压制了一部分泡沫。从目前状况看,软着陆已经初步实现。
在樊纲看来,中国告别高增长的时代这个观点也存在着很大的误读。从历史上,现在仍属于高增长的时期,而且是回归到了“正常高增长”。
樊纲解释说,其实,大家都有选择性记忆,喜欢记住辉煌的年代。过去30年,其实绝大多数时间并没有超10,也就年到年,然后就是年。
而且,回顾过去的增长数据,只要超过9%,国内经济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而超过10%,不仅有通胀,还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膨胀,要么股市泡沫,要么楼市泡沫。
“7%-9%都是正常的高增长,我个人很希望保持这种状态增长一段时间。”樊纲认为,国内经济目前总体来说是非常平稳,平稳到市场没有什么可说的。即使有一些波动,也是非常正常的。
樊纲认为,中国至少还有二三十年的正常高增长,潜力巨大,到年,也就达到了高收入国家行列。
谈应对
专业专注不要“东张西望”
既然是高增长,那为什么还是有不少企业家感觉经营很辛苦,赚钱很不易?
“企业要转变参照系,才能正视现在的机会。”樊纲表示,如果用辉煌时代、过热时代的情况来对比现在,就会总觉得不过瘾。但如果用正常增长作为比较的话,就会看到很多机会还是很好,还是有很多可以投资的。
不过,软着陆也是着陆,也会有大批的产业和企业面临调整。现在已经不是往哪投钱都稳赚的经济过热时期,而是回归到了市场经济的常态。
软着陆和硬着陆的差别在于,前者危机来时,大量企业倒闭破产,血本无归。而软着陆状态下,绝大多数企业还可以生存,但会比较辛苦。
樊纲表示,如果过去几年没干正事,而是东张西望,天天想着今年搞高新科技,明年搞房地产,老想着转产,这种企业在行业内的境况肯定就很差,一有风吹草动也最容易倒下。
“这种企业最好通过兼并重组,把本收回去再次创业。”樊纲解释说,市场经济基本逻辑和常态就是各行各业都要专业专注,努力、勤奋,认真创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樊纲建议,企业在融资方式上也要打开思路,放开胸怀,改变过去依赖银行机构的想法。比如,善于用股权,包括兼并重组的方式来融资,通过分享收益、改造企业来做大做强。(海峡商业)
:xmhx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