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德菁(丸子)易名中国CEO
云朵科技CEO
问:创业,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答当你准备放弃的时候,梦想就很近了!坚持哪怕孤独!问:做为创业路上的过来人,看到现场热血青年,心情如何?答:创业这条路永无休止,我经历了10多年,有成功与失败。到现在,我还认为自己是刚起步的创业者。而且,我认为整个创业环境也是刚刚起步。他的影响面还局限于一个领域,而跨界领域则少之又少,特别是传统行业还没有影响到。像很多传统行业接触互联网,多以电商切入,但这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问: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答: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看看,但不需要一定要走这条路。问:你会建议什么样的人群,不要选择创业。答:没办法坚持一天睡几个小时的,希望有节假日的,包括周末,这类人群不适合创业。问:创业,有没有临界点?需不需要给自己一个期限。答:我不会给自己设定时间,虽然回过头来看,我给了易名中国10年时间,但一开始,我并没有说易名中国做10年,不管结局怎么样,我就不做了。我并没有。只是到一个阶段,我会选择新的方向,选择重新开始。创来这条路上是孤独的,唯一的窍门就是坚持,别人的不理解,那是你必须承受的洗礼。问:如何找到团队一起创业?答:你需要的是人格魅力。这个魅力需要你先给自己“洗脑”,说服自己,再来说服团队跟着你一起,有共同的价值观,这就够了。年轻人应该发挥创造力,前人,包括我在内,给的只是参考,不要把自己框在框里。为什么要做智能童鞋?去年4月到9月,孔德菁一直在思考应该做什么。与面向IT社群的域名服务相比,这一次他希望把产品推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他选定了三个人群:女性、老人和儿童。面向前两个人群的创业产品已经有很多,孔德菁考虑再三,决定把焦点放在儿童身上,首先解决“儿童安全”问题。在孔德菁正式推出产品之前,启发他投身硬件的周鸿祎已经开始“卡位”,迅速抢占市场。年10月底,推出“儿童卫士”手环,带有地理定位、安全预警和通话连接等功能。“大佬”和互联网巨头的阴影,让“草根”孔德菁的二次创业显得举步维艰。他决定把目光从万众聚焦的“手腕”,转移到相对冷门的“脚底”。孔德菁说,作为一款儿童安全产品,“手环太显眼,书包需要时刻背着,最后我们想到可以做到鞋子里面。它的隐蔽性足够高,扩展性也足够多”。另一方面,孔德菁身处的福建是国内鞋业大省,拥有大量鞋类代工厂,很容易找到相关的产业链和人才。他最终决定,做一款带有定位功能的智能童鞋。新思维智能数据也是一座金矿云朵是一个新项目,但对于孔德菁而言,这并非一次初创业。充裕的资金储备、十几年公司领头人的管理经验、互联网领域积累的大量人脉,都让他有了更加从容的资本。不过,他深知,智能穿戴这个全新的领域虽说前景诱人,要想真正分得一杯羹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只追求炫、酷,那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噱头。”在孔德菁眼中,好的智能穿戴设备首先要贴近客户,有很好的落地可行性,最好是满足客户刚需的产品,并能让消费者在不改变习惯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而且,在巨头云集的市场环境下,要尽量避免与他们直接竞争,而是要找到自己差异化的领域。像云朵安全童鞋,芯片的无缝植入,丝毫不会改变鞋子的舒适度。而且,鞋正是福建传统产业中的强项,是他们可以倚靠的独特优势。找到了自己的空间,另一件事就是如何吸引人气。孔德菁的理解是,在智能穿戴领域,一定要用互联网模式思考。他认为,与传统产业相比,智能穿戴已经不是一般的有形产品,而是涉及物联网、大数据等诸多相关产业,具有超强的延伸性,所以要有颠覆性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首先是基于互联网的销售模式。比如推广。孔德菁介绍,以目前的定价,卖出一双鞋大概会亏50元。这种互联网领域惯用的烧钱模式,目的除了在初期吸引更多的用户,快速聚拢人气,占据行业制高点,还有一个考虑是,盈利模式的改变。在传统的盈利模式中,最大的盈利核心即硬件设备,或者加上售后服务,这些都是围绕产品本身,主要通过硬件赚钱。但在智能穿戴领域,硬件或许只是一个连接消费者的终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其功能更多地体现在收集数据,为未来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并从中找到更好的商业盈利模式。“真正的智能是一种在云端自主学习、识别、控制的功能,而不需要人工控制。”孔德菁认为,正是这种智能,让智能穿戴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具体在云朵项目中,通过鞋子反馈回来的信息,对运行轨迹进行收集与分析,就可以得出诸如“孩子多久没去爷爷奶奶家了”、“孩子一个月去几次公园”等各种结论。而这些智能的大数据,正是一座等待挖掘的“金矿”。本文根据小鱼网、新浪科技、海峡导报的采访整理改编
戳,给你看羊驼先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