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广州南沙区,警方在垃圾车里面找到一具婴儿尸体。初步调查显示,婴儿父母今年都只有18岁,产妇在出租屋分娩婴儿后,两人一起将婴儿放在用塑料袋装好的纸箱里面,弃置在楼下的垃圾桶边。
搜索新闻不难发现,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12月3日,济南市民在小区绿化带上发现一名弃婴。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健康状况良好;9月11日,厦门19岁妈妈在楼道产下一名男婴后,把婴儿从窗户扔下,致其死亡。数据显示,年至年,广东检方3年受理少女杀婴案23件,未成年涉案过半。
以往很多人认为,一些父母因为孩子一出生就患有很难治愈的疾病,或是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才将孩子丢弃。但上述案例中,被遗弃的弃婴中不乏健康状况良好的宝宝、以及男婴。
怀胎十月,一朝弃之。无论有何有难言之隐,遗弃婴儿行为都应受到谴责。但是,弃婴现象的频发不得不让人反思,悲剧是如何酿成的?如何减少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性教育缺失
随着人们性意识的开放,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非常高。去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青少年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5.9岁,15-17岁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4.1%。中国青少年初次性行为的年龄已经一再提前。
但是,必要的性教育和性知识却没有得到普及。中国人的性教育大多处于羞于启齿的“放养模式”。有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娱乐影视、书刊等。而这些渠道获得的性知识鱼龙混杂,系统性和科学性很难保证。
性知识匮乏有时会导致无谓的风险,有个女孩曾经说,“她男朋友说如果她在做爱的时候屏住呼吸就不会怀孕了。”而发现怀孕以后又没有正确对待,导致生下宝宝后选择丢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性教育。但目前全国各类高校中,开设性教育课的仍是少数。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大学中只有不超过60所大学设有性教育课以及与性相关的课程(修学分制)。
主讲导师与大学生们在讨论“爱情与性”话题。来源:新华社
这些与“性”相关的课程中,选课同学很多,但课程覆盖面小,缺乏体系。有的学校仅偏重于生理解剖和医学等专业知识,缺乏实用信息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很多学生反映“不解渴”。多位性教育课程教师表示,国内尚没有性教育课程的指导大纲或意见,在课堂上讲什么、如何讲,完全靠自己把握。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性教育课堂现场。来源:中新网
其实,在大学才开展性教育已为时过晚。早在年,教育部就颁布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从小学各年级到高中应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规定,其中特别提到了性健康教育的内容。
然而,中小学的性教育并不容乐观。据了解,目前各地中小学校普遍缺乏性教育专业师资,很少有学校系统性地开展性教育。对于课程中的一些敏感章节,很多老师让学生自习。
今年6月,江西的一本名为《高中生科学性教育》的教材引起轩然大波。书中写道:“女孩因爱献出身体,并不能增加男孩对她的爱,还会被‘征服’她的男孩认为她‘下贱’,发生性关系反而会使女孩失去爱情。”该课本最初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于年出版。
《高中生科学性教育》封面
有着明显强弱暗示意味的措辞
小编了解到,目前中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性教科书,所以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版本。而江西的这本性教科书,认为婚前发生性关系的女性会“被认为‘低贱’”,给人一种贬抑女性的感觉,抱着过时的观念不放,会误导师生与家长,实在不是普及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正确态度。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对此回应称,对该教材进行重新审核,然后再判断是否还适合作为高中教材。
在学校性教育不完善的情况下,家长也并没有承担好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人的角色。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羞于谈“性”,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因为平时缺少性教育,一旦孩子出现性心理和行为异常时,一些家长对孩子打骂,认为孩子“学坏”了。
假如其父母或老师不是“谈性色变”,或让孩子自己理解,而是及时普及生理常识,让孩子拥有最起码的、正确的性常识,让孩子树立起多生命的尊重,相信类似的弃婴悲剧会减少不少。
非婚生育
今年6月27日晚,广州某小区,一名出生仅5天的男婴被遗弃在一张石桌上,随身纸条自称“我们是学生不懂事,求求好心人把他抚养成人”。经过医生的检查,婴儿各方面生命体征都很正常。
出生仅5天的男婴被遗弃于小区石凳。来源:新快报
12月3日,济南市民在小区绿化带上发现一名弃婴。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健康状况良好。孩子的母亲年龄并不大。“20岁左右,谈恋爱怀孕了,然后就生下来了,未婚先孕。”据了解,孩子是妈妈亲手丢弃的。
弃婴被发现时的位置。来源:齐鲁壹点
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很多被遗弃的婴儿为非婚生子女,他们的父母相当一部分是学生,以及城市流动人群。这类人群工作大多不稳定,甚至没有工作,经济基础比较差。孩子出生后,未婚妈妈没有抚养能力。由于缺乏婚姻法的保护,男方如果有逃避心理,不愿意与女方结婚,对女方伤害更大。
虽然从法律上讲,婚前生育的子女与婚后生育的子女享有同样权利。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非婚生育一直被视为是一件不光彩或者羞耻的事情,即便没有口诛笔伐,也会议论纷纷,让涉事者抬不起头。
加上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也多少存在歧视未婚先育的现象,至少没有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此类行为。这一系列不利因素,均让不慎未婚先育者特别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在校生背负很大压力。甚至会引发弃婴、杀婴等恶性事件。
法律意识淡薄
年2月,17岁的廖某独自一人在住所内产下一名男婴,听到宝宝的哭声后,因为害怕被人发现,她用睡裤、毛毯等包裹住宝宝,导致该男婴窒息而亡。面对检察官的询问时,她只是茫然地说,自己脑子一片空白,只想着把孩子扔了。
广东检方审理的多起少女杀婴案中,所有的涉案未成年人在供述中都提到,自己事后存在“孩子是自己的,怎么处理是自己的事”等自我安慰的表述。涉案未成年人虽然也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伤害新生儿,但几乎没有一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构成犯罪。
我国《刑法》第条的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然而,与杀婴相比,一般的遗弃行为未必情节恶劣到触犯刑法须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而仅仅被看作是不道德的行为,弃婴者很难获得惩罚。一方面,父母遗弃新生子女,需要有受害人或对受害人有监护资格的人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受害人都属不会交流的婴儿,其身份又难以确定,因此婴儿的权益很难维护;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弃婴监管体制不健全,弃婴行为比较隐蔽,很多遗弃者又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导致弃婴行为很难被发现。
结语
现代社会,人们的性意识越来越开放,但是性教育却跟不上。一些女生在发生性关系时没有采取足够的保护措施,发现怀孕以后又没有正确对待。由于一些女生年纪尚小,大部分处于非婚生育的状态,在生下孩子后,迫于经济上的、观念上的压力,选择将生下的宝宝遗弃甚至杀死。
弃婴甚至是杀婴事件的频发,值得深思。在“重男轻女”传统观念日渐式微的当下,性教育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非婚生女子的权益保护、相关法律的宣传普及,同样也不能落下。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最新闻、齐鲁晚报、海峡导报、新快报、参考消息、澎湃新闻、新华社、新京报、中国新闻网、光明日报、信息时报、《从“弃婴现象”引发的思考》)
财经网ID:
caijingwangwx
?用财经思维勾搭一切?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吗白癜风该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