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深刻的变革

但当前,微信微博的营收方式还在探索中,报社有提供经营微信公众号的业务,但仍无法做大做强

深度

移动互联成两岸媒体发展新焦点

声音

对台湾中时电子报总编辑刘善群而言,向每位与会人士推荐他们的手机app,是一件让他觉得很自豪的事只要花一两分钟下载名为“中时电子报”的新闻客户端app,即可看到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旗下各家媒体发布的最新消息,在wifi畅通的情况下,还可以听专题广播、看电视直播、翻阅杂志等另一个名为“翻爆”的手机移动app,集合了该集团旗下的各大报纸有趣的是,“翻爆”中的报纸还不一定都是纸质版上传而成的,有的报纸在一天中就可发行早、中、晚海峡导报电子版下载三种电子版本

同样地,台湾联合报系也参与到这场“移动战役”中其数位创新处新媒体副总经理官振萱在演讲时也介绍了联合报的手机app,其中有新闻类的app“udnnews”等,也有生活类的手机“去哪儿”,为市民和旅客做吃喝玩乐的相关推荐

在这样一个新时期新阶段,更需要海峡媒体峰会这一平台,扮演两岸媒体间的桥梁角色,协助两岸媒体转型、度过艰恶时期,共同成长两岸媒体同时面临经营上的困境,也苦思如何创新求变来稳固市场,或积极转型开发业外商机,或运用报社品牌增加附加价值,这些强烈变革的经验有前有后,海峡媒体峰会提供集思广益的平台,可谓意义深远

福建日报社漳州海峡导报海峡新闻部副主任林娟,在峰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点子,两岸媒体是否能合作推出微信公众号,受众对象就锁定在这6年来已经突破千万人数的赴台旅游陆客身上她认为,两岸媒体合作推出公众号有以下的优势:原先的读者群可以转为微信粉丝,媒体人可以充当微信公众号的写手,再加上驻台记者的不同视角写台湾,相信可以打造出一个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微信公众号

台湾媒体抢食app蛋糕

海峡媒体峰会再掀头脑风暴

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起步有早有晚,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传媒领域表现亮眼的“好学生”,进行转型时未必有好的成就,这种案例两岸都存在

媒体借力移动互联谋求新发展,这是两岸媒体界的共识,也是许多传统媒体人正在努厦门海峡导报电子版力的方向广西日报社编委杨清在峰会上表示,如今,他看到不少大陆的都市类报纸已经开始出现减员的现象,纸媒都想往新媒体方向发展《广西日报》也在搞微信和微博,每个采编部门都要推出自己的微信,形成微信矩阵

新媒体时代更需峰会平台

面对如此深刻的变革,在昨日第七届海峡媒体峰会上,两岸媒体嘉宾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几家两岸主流媒体负责人更是结合自身从业经验,为两岸新媒体发展出谋献策,像微信、新闻客户端app等移动互联新媒体,更是成为了嘉宾们关注的焦点

旺报总编辑王绰中:

两年前,媒体界谈的都还是如何整合资源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但今年,“媒体移动中”成为了关键词台湾的几家传统媒体也都在抢食这块市今日海峡导报电子版场蛋糕对此,资深媒体人、台湾清华大学副校长林圣芬告诉导报记者,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寻求突破,这没有错,不迎上去就会和社会脱节但要注意的是,迎上去了也不一定就能盈利,因为现在移动新媒体的大咖是fb(脸书),是谷歌,在大陆就是微信、百度传统媒体即使转型,也还是要面对“广告去哪儿了”的尴尬局面

新媒体不是一个新名词,它一直担当推进当代传媒生态变化的一个形容词,而当中的元素绝大部分都涉及科技演进,引致传播方式的改变,并引起一系列新模式的出现

两岸媒体合作可借力微信

从同业合作到异业结盟

其实,传统媒体的转型,是一个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过程传统媒体厦门海峡导报新闻的经营模式如同养猪,把猪卖给肉贩就算完事,但是现在,传统媒体需要自己去做肉贩的工作,甚至自己对猪肉进行深加工

台湾中时电子报总编辑刘善群也透露,目前集团正在与大陆的《新民晚报》等报纸谈合作,在不久的将来,大陆的部分报纸、杂志也能在台湾的手机app“翻爆”上架当前,大陆媒体一般是通过合开栏目、提供稿件、出售版权等方式进入台湾受众的视野,但通过“翻爆”,未来台湾民众也能方便地翻阅大陆的报刊

台湾导报社社长林文雄:

传统媒体是oneforall,一张报纸要供百万人看;新媒体时代是allforone,一个人拥有无限的媒体资源过去,报纸、广播、电视是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如厦门海峡导报电话今,人人都是记者、编辑,信息有没有被人关注、点赞、转发才是关键


探讨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病人该如何协助专家医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fzxqc.com/bbfz/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