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闽籍将军抗日战死南漳75年后,本报相助英烈魂归故里
□本报记者牛牛王涛/文王虎/摄厦门媒体同行的求助电话7月24日下午,本报值班室接到一个长途电话,该电话是福建厦门《海峡导报》兰灿阳记者打来的:“抗战时,在枣宜会战中,有一个团长叫蓝挺,是我们福建省武平县人,牺牲在襄阳南漳,我们计划于28日晚随同蓝挺的后人赶到襄阳,寻找当年安葬蓝挺的墓地,希望《襄阳晚报》能协助寻访。”而《海峡导报》此次行动也是源于早先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写信的人,叫骆萍萍,旅美华人,是抗日殉国烈士蓝挺的嫡亲孙女。骆萍萍在信中说,爷爷牺牲后,家里的顶梁柱没了,祖母裘氏带着她年仅1岁的父亲,改嫁浙江骆姓人家,一家人颠沛流离,饱受苦难。由于爷爷的遗体被草草掩埋在牺牲的地方,一直以来,他们都始终无法到爷爷坟前祭祀尽孝,这已成为他们家族和亲眷长久的遗憾和伤痛。她恳请借助家乡媒体的力量,寻找当年南漳战役的知情者,把蓝挺烈士的遗骸迁回武平故乡安息。揭开尘封75年的记忆当本报记者接到电话后,不由得在心中升起一个疑问:蓝挺是谁?抗战期间,作为中国军队第五战区主要战场的襄阳地区,战死沙场的军人实在是太多了。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官阶最高的将领张自忠将军就战死于枣宜会战,枣宜会战中中国军队阵亡了人。本报记者在网上查到,关于蓝挺,《海峡导报》以“寻烈士忠骨,让英魂回家”为题,已连续报道了其人其事。民国版的《武平县志》记载,蓝挺,黄埔军校步科第三期毕业。陆军第四预备师十团团长。(民国)二十九年(年)六月八日,湖北南漳抗战阵亡。蓝挺壮烈殉国时,年仅36岁。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少将。年,国家民政部授予蓝挺抗日烈士称号。其实关于75年前蓝挺的事迹,在襄阳也并没有埋没无闻,本报于年就曾刊发了南漳县文史研究员王玉国等人撰写的《年日军进犯南漳》,其中就提到了团长蓝挺。就在今年7月10日《襄阳日报》还刊发了胡圣文撰写的《我亲见的柏木垭阻击战》一文,柏木垭阻击战就是蓝挺最后指挥的战斗。武平县文博园展馆里的蓝挺遗像(《海峡导报》提供)蓝挺,我们来了!关于寻找蓝挺墓地,之前武平县民政局已与南漳县民政局有过公函,南漳县民政局回复,蓝挺在南漳县金镶坪、柏木垭一带的山上牺牲,当年由于战况所迫,蓝挺的遗骸极有可能在战场上就地掩埋。7月28日一大早,武平县民政局优抚股的李金平股长和蓝挺的三位亲属从蓝挺的故乡武平驱车公里来到襄阳。同时来襄阳寻找蓝挺墓地的,还有《海峡导报》的两名记者高铁博和兰灿阳,他们是当晚从厦门飞到襄阳。7月29日早上8点半,本报三名记者与来自福建的寻访人员会合后前往南漳。蓝挺究竟葬在何处?时隔75年,他的墓地是否还能找到呢?这些始终是个疑问。取一把先辈洒热血的土带回家乡一波三折寻访路在南漳县民政局,民政局优抚科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年版的《南漳县志》和由南漳县政协、史志办、档案局联合编纂的《回望抗战》一书。《南漳县志》上记载,“(蓝挺阵亡后)当地乡民收集尸体,葬于龚家坪,并为蓝团长立了墓碑。”《回望抗战》里收录有王玉国写的《在南漳抗日阵亡的少将蓝挺》一文,对蓝挺死后是这样记载的:“蓝挺牺牲后,师长吴城仁(实为伍诚仁)挥泪提笔书写‘爱将蓝挺上校之墓’墓碑。”令人惋惜的是南漳县文史研究员王玉国于年7月4日因病去世。之后,本报记者联系了南漳县原广电局局长胡圣文。胡圣文系南漳县金镶坪人,今年已87岁,是当年柏木垭阻击战的目击者。老人在电话里听说蓝挺后人来到南漳,年近九旬的他冒着酷暑坚持要来见蓝挺后人一面。“蓝挺团长的事,南漳这儿很多人都知道。”胡圣文说,柏木垭在巡检小漳河和金镶坪之间,金镶坪北面叫‘北坡岭’,南面叫‘南坡岭’。听人说蓝挺团长可能埋在南坡岭半山一户人家屋后。但记者问及墓碑,胡圣文则表示“倒是未听说过”。他建议我们去巡检镇到金镶坪、龚家坪等地,找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打听,或许会找到线索。请输入文字战事目击者、87岁老人胡圣文讲述谁也没见过墓碑南漳县巡检镇地处荆山南麓,位于襄阳市最南端,距南漳县城83公里。我们驱车2个多小时后到达巡检镇金镶坪,久候我们的巡检镇民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刘国雷迎了上来。刘国雷介绍了他摸到的情况。自从接到南漳县民政局的通知,近几天他一直在金镶坪村转悠,经多方打听,终于有了点线索。据金镶坪村的几位村民说,本地在抗战时是牺牲了一位团长,但具体埋在哪则说不清,因为年那时知情的人算起来现在都八九十岁了,健在的很少。只有村民王振雄,他家原来住在南坡岭上,听他说牺牲的团长就埋在离他家老屋不远的地方。当我们问刘国雷有没有墓碑时,刘国雷摇着头说“没听谁说过墓碑”。但不管有没有墓碑,金镶坪这就打过一次仗,只死了这么一个团长,是可以确定的。而且南坡岭正位于金镶坪和龚家坪交界处,南坡岭另一面就是龚家坪,这与《南漳县志》上“葬于龚家坪”也是吻合的。我们决定去找目前唯一的墓地知情人王振雄。当天正是王振雄老人的生日。“路可难走啊!”当老人听了我们的来意后叹道,“墓地离这儿大约2公里,虽不远,但都是山路,只能步行,摩托车都不能通行,来回要两个小时,有的路都断了,还要带上镰刀去开路。”当我们向他追问墓地上有墓碑没,他也说没有墓碑。见我们心诚,老人答应给我们带路。蓝挺墓前,后人长跪我们沿着一条很狭窄的山路蜿蜒而上。山路上杂草丛生,铺满碎石,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崴脚。王振雄介绍,这条路还是当年部队开辟的,用它靠马驮着往山上运送弹药。艰难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后,王振雄老人说,还有一百米就到了。只是这百米远的山路,由于长期荒芜,早已被杂草和树枝淹没。王振雄挥着镰刀在前面披荆斩棘,我们则高一脚低一脚,跌跌撞撞地跟着。“停。”王振雄用镰刀指着前面微微隆起的土堆说,“这就是那位团长的墓。”我们在现场看到,该坟不仅没有墓碑,坟上的土也基本快平了。时光已经过去了75年,历经这么多年的风雨冲刷,一块战时匆匆立的石碑,即使曾经有也早已不知所终。王振雄说,小时候就听他上一辈的老人们说,这是一位团长的墓,他家在退耕还林前的菜地就在这墓四周,但他家在坟旁从没有种过菜,“种菜的话是对死者不敬”。环立在蓝挺团长坟前,我们垂首致敬。蓝挺团长的两位后人,则双腿跪在坟前,用双手捧起一把把坟上的土,长跪不起。蓝挺的侄孙,年近70的蓝澄梅先生说:“虽然没有找不到墓碑,但这次能在蓝挺的墓前捧一抷他的骸土回去安葬,我们心愿已足!蓝挺的父老乡亲们心愿已足!”我们在离开金镶坪前,回头望去,这时夕阳的余晖落在南坡岭上,我们突然觉得这座山其实就是蓝挺团长的墓碑。蓝挺英勇抗击日军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南漳的青山绿水之间……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批复追授蓝挺为少将的正式文件(《海峡导报》提供)链接:据《海峡导报》8月2日报道《蓝挺将军英魂昨日荣归故里》长眠异乡75年之后,抗日烈士、国军少将蓝挺,昨日终于回到了他的故土——厦门武平县大禾乡。8月1日上午9点,载着蓝挺烈士骸土的小轿车,缓缓在村口停下。听闻英烈魂归故土,大禾乡的乡邻翘首以盼,闻讯赶来的媒体记者已等候多时。蓝挺在故乡的孙子蓝接芹,快步走上前去,从蓝氏家庙理事会理事蓝澄梅手中,接过装着爷爷蓝挺骸土的骨灰盒。满头银发的蓝接芹,凝视着大红布包裹着的骨灰盒,颤动的双手不时轻抚着,热泪盈眶。蓝氏族人为欢迎蓝挺魂归故里,举办了一场简朴、庄严又热烈的迎接仪式……
北京有哪些好的白癜风医院哪家白癜风能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