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海峡媒体峰会在台北举行
大陆媒体参访团团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蔡小伟在第七届海峡媒体峰会上致辞
2日,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与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联合报系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海峡媒体峰会在台北市举行。
本届峰会主题为“媒体新时代文化大合作”,海峡两岸近60家媒体的负责人、媒体学者及从业人员同聚一堂,共襄盛举。与会代表围绕主题,深入探讨了两岸媒体在新闻报道、经营管理、新媒体融合、全媒体发展等方面务实合作的新思路。
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周继祥出席媒体峰会并表示祝贺。周继祥表示,海峡媒体峰会至今已举办七届,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峰会这一平台已成为两岸媒体业界的共同家园,为两岸媒体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模式与方向。每届峰会提出的见解和达成的共识,为两岸媒体转型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蔡小伟、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周继祥、台湾旺旺集团副董事长胡志强,联合报系社长项国宁合影
大陆媒体参访团团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蔡小伟在致辞中指出,两岸媒体要以深化文化合作为抓手,谋取互利共赢;以新媒体的载体特色为立足点,创新文化合作;以推进媒体融合为契机,拓展合作空间,进一步提升华人媒体在世界的影响力。
台湾旺旺集团副董事长胡志强表示,两岸交流,媒体必须要先行。海峡媒体峰会已成为两岸媒体交流的重要平台。两岸与会媒体不仅积极发表真知灼见,探讨媒体合作发展之道,更是在媒体交流中弘扬和推广中华文化。
联合报系社长项国宁说,面对互联网的挑战,两岸新闻媒体要不断开拓创新,取长补短,加强合作,寻找新的赢利模式。他还希望两岸媒体早日互设办事处,共享新闻资源与内容。
与会嘉宾就两岸媒体深化合作、新媒体的整合与运用、两岸媒体深化交流合作战略等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
据悉,海峡媒体峰会是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台湾主要媒体发起举办的两岸交流重要品牌活动。自年以来,海峡媒体峰会已先后在大陆和台湾成功举办了六届,历届峰会均直面传媒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讨海峡两岸传媒如何开展互动交流实现合作共赢,有效地促进两岸媒体在联合采访、联办活动、合办媒体以及互派记者驻点采访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在两岸新闻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峰会掀起头脑风暴大咖们说了啥传统媒体是ONEFORALL,一张报纸要供百万人看;新媒体时代是ALLFORONE,一个人拥有无限的媒体资源。面对来势汹汹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以纸媒、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会被新媒体取代吗?两岸媒体如何找准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如何挖掘文化合作的商机?
转机:链接文化产业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被重新定义,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遭遇颠覆,传统媒体的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融合发展成为两岸媒体的必由之路。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蔡小伟认为,在媒体融合时代,两岸媒体都遇到生存与发展难题,所以要好好把握中华文化发展的黄金期,深度挖掘中华文化这座富矿,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交流形式、合作模式,拓宽新的交流渠道、合作领域,把文化创新与媒体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传媒产业优势。
台湾中时电子报总编刘善群在会上发言
“两岸共同的文化渊源和语言根脉,是两岸媒体谈合作、谋发展的重要基础。”台湾《中时电子报》总编刘善群说,大陆有高速增长的媒体市场,也有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而台湾在媒体转型方面先行一步,不少新媒体的探索发展形成有特色的经验。
台湾联合报系数位创新处新媒体部副总官振萱在会上发言
台湾旺旺中时集团旗下的时报多媒体公司率先在文化展览业“尝鲜”,捞到了金。这家公司相继与大英博物馆、罗浮宫等国际知名展馆合作举办经典大展,“捞到”了上亿元新台币的收入。“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峰会,与大陆媒体进行对接,创新传播手段和形式,并结合创意,共同发展文化展览业,传播中华文化。”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潘贤强说,福建日报在报道策划中重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的传播与嬗变,如推出《海峡沙龙》《闽南文化牵系两岸》《闽台姓氏面对面》等栏目,让传统文化扎根于两岸民众心中。而集团旗下的《海峡导报》与台湾媒体联合举办了两岸中秋博饼状元王中王大赛,并已连续举办11届,成为两岸数十万民众参与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突破:“抢食”手机APP移动互联网时代,两岸媒体如何找准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与会嘉宾认为,两岸媒体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更要主动拥抱互联网,适应新媒体话语体系,开发移动互联微博、 对于刘善群而言,向每位与会人士推荐他们《中时电子报》的手机APP,是一件让他觉得很自豪的事。下载《中时电子报》,可以阅览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旗下各家媒体发布的新闻内容,还能听专题广播、看电视直播、翻阅杂志等。
同样的,台湾联合报系也参与到这场“移动战役”,“抢食”APP这块市场蛋糕。联合报系数位创新处新媒体副总经理官振萱在峰会上介绍了联合报系旗下的手机APP,它可为市民和旅客提供吃喝玩乐的信息资讯。
资深媒体人、台湾清华大学副校长林圣芬认为,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寻求突破,这没有错,不迎上去就会和时代脱节,但是迎上去了也不一定就能盈利。他说,现在移动新媒体的大咖是FB(脸书)、谷歌,在大陆就是 与会嘉宾纷纷认为,眼下,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最急切、最困惑的便是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是否有成功的商业模式,这关系到媒体融合的持续性和影响力。
与会嘉宾会议利用会议中场休息间隙,继续热烈讨论,分享智慧
刘善群告诉记者:“我们的记者现在是24小时发稿,记者的稿件优先给中时电子报发,中时电子报一天大约有条即时新闻,这是我们最具有竞争力的地方。”他透露,为了抢占全球的市场,中时电子报除早间版之外,还有午间版和晚间版。当网上报纸不足以最迅速反映新闻时,就用电视、广播的直播来弥补文字报道的滞后性。
这种模式,也带动了他们的广告营收。目前,他们与谷歌合作,通过搜索引擎,受众每搜索到一条中时电子报的新闻,他们就能获得一定的广告分成。这样的背景下,也吸引了许多广告商,他们看中中时电子报的全球市场,投入更多的广告。
广西日报社编委杨清说,如今他看到不少大陆的都市类报纸开始出现裁员的现象,纸媒都想往新媒体方向发展。《广西日报》也在搞 “过去,我们是用内容来黏住用户,如今我们除了内容之外还可以加上服务,这就是用户意识。”与会的不少媒体嘉宾认为,两岸媒体在拓展主业的同时,也可以在网络资讯、网络服务等行业上加强合作,实现资讯共享、优势互补,建立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对此,台湾《旺报》总编辑王绰中认为,媒体转型需要新的思维,首先就是媒体间的同业合作;其次,异业联盟也是一条出路,可从中寻找媒体融合的营利模式,这一议题值得两岸媒体人共同思索、探讨。
(via福建日报记者李向娟)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福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