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杂志封面人物成功不忘慈善最美助学

叶保禄最近很忙。每隔几天,他都要前往厦门市各区政府及各大机关,,为代表讲述自己多年来的公益助学体会。

在此之前,多数人都不知道,叶保禄自发低调地做公益已有七年之久,累计捐助了43名贫困学子、捐助偏远农村三所希望小学。

今年5月21日,中央电视台节目《公益的力量》听闻了叶保禄的事迹,特别邀请了他作为现场主讲嘉宾,畅谈主题为“如何让助学更有成效”的农村助学之路,“最美助学哥”也迅速成为叶保禄公益身份的代名词。

作为首个登上《公益的力量》节目的福建人,他以自己多年的助学公益之路,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农村助学慈善方式提出了个人观点。

在《海峡导报》的倡议下与公益结缘

在录制现场,叶保禄与主持人栗忠民就公益助学的话题热烈讨论,谈起初衷,叶保禄历历在目。

年,叶保禄还是一个拿着月薪元的普通打工仔。也许是闽北人的豪爽仗义特点,叶保禄平时就对同事、邻居等十分关照,他们有困难总是毫不犹豫出手相帮,人缘很好。

当年7月,他在《海峡导报》上看到一则向社会发出救助贫困女童的倡议,文章讲述了一个女童因贫困而辍学,叶保禄看到后从刚拿到手的元工资里抽出元,让一个老乡立即送去。

从那时起,这个曾经苦难的少年,在历经家庭种种变故后,依然心存大爱,开始了捐资助学的人生之路。 

而叶保禄资助过的学生,有考上国内名牌大学的、有已经毕业工作的社会精英。他们前来看望致谢时,叶保禄总说:“我不需要你们的感恩,你们要为社会尽自己的力量,将来生活好了,希望你们把这份爱一直传递下去,造福社会!”

现在,无论是救助雅安地震还是帮扶家乡孤寡老人,都有叶保禄爱身影。叶保禄还建立了爱心QQ群,不间断地开展助学活动。他说,厦门的慈善氛围很浓,希望通过各界人士的努力,让乡下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全面发展的快乐。

农村助学之路还很漫长

多年的助学公益之路走下来,叶保禄仍在不停地思考:乡村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知识重要,还是素质重要?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在身体和心理上双向健康成长?

叶保禄在现场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事实。

“有所山区学校要求捐赠电脑,我就买了很多电脑。但是,不久前我到学校时,发现由于老师不懂电脑,教不了学生,这些电脑基本成了摆设,顶多一星期开一次,有的因为受潮都坏了。”

他知道,在潮湿的山区里,电脑一直没有开启,两三年下来就基本报废了。这让他很心痛,因为不仅浪费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没有得到现代化教学设施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没有通过现代化信息渠道,学到更多与山外城市孩子一样的知识。

此外,他看到这些农村小学的教师大部分年龄偏大,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遵循着过去老套的教学方法,缺少专业性。因为不懂电脑、电子琴等设备的应用,所以农村教师也无从教会孩子应用现代工具。

再则,他以往去希望小学参观时,都是被带着看教室。有一次,他自己悄悄跑去看学校的厨房和学生宿舍。与崭新的教室相比,学校厨房简陋破旧,在阴雨天里,屋内冰冷还漏水不断。学生宿舍的状况也堪忧,四五个小学生挤在一张小床上睡觉,而那些所谓的床也都是用板凳组合在一起的。

“孩子们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吃不上热菜热饭,再多的电脑和教学器材买进来又有什么用呢?”叶保禄坦言,农村助学之路才刚刚开始,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理性的公益理念   

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公益助学理念:

一、做助学公益不能捐完钱就敷衍了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和社会要为自己捐的每一分钱负责到底。而最根本的,是要让这些留守在山里的孩子们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做助学公益不能光捐物品和设施,还应该同时配套教会乡村教师使用方法,使其正常应用于教学之中。

三、做助学公益还应定期组织年轻的院校教师和专业人才义务下乡支教助学,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术带过去,培训乡村人才,让农村的孩子也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为此,叶保禄目前已经跟各院校联系和沟通,不久之后,大学志愿者们就有望能奔赴各地山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海峡商业)

:xmhxsy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hxdbys/15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