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魏红欣
今晨媒体观察,今日关键词:转型之困
经济新常态下,转型一直是个热词,但说来容易做来难,一些行业正在遭遇转型之困。
商场频关店,商业地产仍圈地
百货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我们节目中也多次报道过,今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百货商城出现“关店退租”现象。
的确,在电子商务大潮的冲击下,百货商场越来越有沦为“试衣间”的尴尬。但是,《经济参考报》观察到了这样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和商场唇齿相依的百货物业、城市综合体都出现供大于求、招商难、租金下降甚至退租的新挑战。
另一方面,和减租退租同时存在的,是各地依旧如火如荼的城市综合体建设热。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这一冷一热折射出传统行业转型之困。《新快报》分析,百货公司要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的业态模式,同质化品牌和“二房东”商业模式急需改变。而城市综合体过度开发,如何转身同样是个大问题,其中潜藏的“烂尾”风险和信贷风险,不容小视。搜狐焦点网支招,综合体接下去应当考虑如何变成一种产业平台,作为一个产业基地来培养打造。
泸州老窖存款失踪,揭存款卖酒迷团
转型困扰着传统百货和商业地产,同样也在困扰着白酒行业。《上海证券报》报道了最新发生的一件蹊跷事,时隔不到一年,继酒鬼酒活期存款被盗后,四川酒企泸州老窖又曝出远在长沙的1.5亿银行协议存款纠纷。
业内人士说,酒企给银行存款、银行则承诺协助卖酒,这种存款换销售的营销模式正在被酒企争相采用。
但是问题来了,“存款卖酒”模式存在先天性缺陷:市场向好时,易被各参与方忽视;市场下滑时,“馅饼”必然变身“陷阱”,如果有人把钱挪用投向高利贷市场或者用于其他用途,酒企存款就可能不翼而飞。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还是和白酒业遭遇的转型之困有关。如《北京晨报》所说,在白酒行业调整的艰难时期,手握大量客户资源的银行为了吸储,竟然转型成为“酒商”,这折射出白酒行业的困局。
今年10家五星级酒店放弃评级成“无星”
一些五星级饭店也在经历这种尴尬。《新京报》报道,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严控会议费支出的规定,在酒店业引发强烈反应,今年就有10家酒店放弃五星级资格,从“五星”变“无星”。对于弃星的原因,其中8家酒店坦言,是由于“八项规定”等政策带来的压力。
酒店摘星,被一些人看来是应对政策变化的转型之道,不过,《海峡导报》发表评论,说“摘星”不是转型,是鸵鸟政策。
现在酒店会议市场还有着丰富的可待挖掘的潜力,比如说,纯商务会议、新兴的中产阶级、80后、90后、家庭休闲等等。
所以说,与其在摘星上动脑筋,倒不如多开拓些适合大众消费群体的休闲度假产品。
蓝翔就业率曝光:人出来七八个就不错
接下来要说的这条新闻,和最近很火的一句网络流行语有关,“挖掘机学校哪家强?”没错,说的是蓝翔技校。
在经历了30年的发展之后,蓝翔技校俨然成为了中国民办教育的标杆。每年数以千计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涌向这个声称能将所有毕业生送往各地用工单位的传奇学校。
然后,真实情况如何?有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起底,“百分之百就业”其实有很大水分,“一百人里能出来七八个就不错了。”而异地分配工作,实质上是蓝翔拖延学生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向毕业生收费。
《法制晚报》评论,早期的粗放式膨胀和市场的无序竞争,似乎让蓝翔已偏离了教育的本身。如何管理这些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使之回归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来,成为这些蓝翔们的阿喀琉斯之踵。
不管是野蛮生长,还是营销为王,蓝翔和许许多多的企业以惊人的速度衬托起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他们今天的转型之困,也需要放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框架下来思考,而这绝非像回答“哪家强”那么简单。
----------------------------------------------
调频(FM)?北京96.6
节目时间?6:00-7:00,7:30-9:0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hxdbys/1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