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海峡导报」□老朱标签标低价,结算却高出不少。在疫情防控期间,厦门集美一家超市因对大米采用“低标高结”的违法行为蒙骗消费者而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立案查处。(9月28日《海峡导报》)看看这家超市的“聪明才智”,大米挂牌价2.38元,购买后结算有的却变成2.6元。有点像过去黑心地主的“大斗进,小斗出”,神不知鬼不觉,一个“低标高结”,每斤0.22元的差价就流进商家的腰包。这每斤两毛多的“夜草”看起来不多,但如果每天一笔又一笔地进出,这“马”吃起这样的“夜草”不仅很肥,更可能是“满肚子流油”!尤其现在处于疫情防控的节骨眼,人们购物也是来去匆匆,较少细心的核算价格。不排除某些人略施小计,借此“闷头发财”。但这样一来不仅扰乱了市场,欺骗了消费者,也败坏了最起码的商业道德,更违背了相关法规。更何况现在疫情防控期间,更讲究众志成城,齐心团结,商家在这个时候如果有意“低标高结”赚昧心钱,实为我们社会的公序良俗所不齿,更为法律所不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hxdbnr/1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