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惠明:福建农林大学校报记者团来的小妖精,爱思考,爱辩论,爱新闻,理科生,长沙人。
郑晴:现任闽江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副团长、校报记者,1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喜欢新闻,热爱写作,曾见稿于《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东南网等。
魏林可:师大《中文联合报》创刊总编辑,年毕业,现任厦门《海峡导报》教育版编辑记者。
本期内容:
1、面对校园媒体哪些选题更接地气,更新颖?
2、面对社会媒体哪些选题更受青睐呢?
3、各位平常嘉宾是如何找选题的?
4、分享一些选题新颖有新闻价值的作品。
主持人:福建师大杨莹莹
1.面对校园媒体哪些选题更接地气,更新颖?
农大校报惠明:我所在的校园媒体是农大校报,可能针对校报这类传统的校园媒体而言,新闻选题基本上没有什么新颖的概念。但从我个人的思考来看,校媒作为大学生既有的言论平台,应该做到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坚持循证原则,重现深入、审慎、理性的大学风气。
我常常听到校报的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小伙伴抱怨:采访工作基本都是大小会议、学生活动、专家讲座,自强之星、创业团队,优秀教授及科研团队等,校媒工作陷入了程序化的死循环里,每一年某个时期的稿件,基本上会差不多,因为每一年的学生活动之类也很难有变化。
没有一个大学生希望在校报中看到过多刻板的“八股文”,然而报道学校各项工作又是校报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个时候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报道的形式和风格,实行“大新闻框架”。
所谓“大新闻”即除了报道新闻事件本身以外,加以新闻背景、影响与发展、人物链接等周边信息呈现,如此,新闻事件的意义才能够更加凸显。假如我现在需要写一条党课在农大被列为公选课这条新闻,除了展现这趟公选课上的内容外,还可探讨学校的公选课改革背景,学生对公选课的看法,党的知识在学校的普及情况等等。这样的新闻比普通的会议蕴含更丰富的信息。其实,真正的大新闻,还包含更丰富的新闻版块:以消息、通讯为骨架,加之以新闻评论专栏、服务性信息、人物专访等等,互相补充。这些在社会媒体中更容易实现,校报因为某些原因可能无法达到。但是农大校报现在已经逐渐在某些方面产生了松动,比如说校报不少同学在逐渐尝试自己寻找选题,尝试性的投稿,也在校报上得到了发表。
还有一个就是在程式化的稿件里发掘新的亮点,当然在校报,这些亮点要是正面的。比如说一场活动,你可能不需要拘泥于传统的三段式,可以灵活一点,突出的可能不是领导,而是你想突出的志愿者。很高兴我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尝试,比如说我在外媒上发表的稿件,几乎都投稿给了农大校报,并且在校报上灵活的刊登出来。
闽江校报郑晴:对于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吧,就是和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的事情,比如大学生创业、校园新鲜事、人物志,或者是一些对于开展特色的活动,媒体要报道一个活动,首先想的是这个活动有没有新闻点,读者 拿中青报举例,如果你是学生,你的选题就要侧重于青年创业团队,旅游达人之类的,因为中青报有青年创业者和旅游板块,另外如果在校园生活中你发现有利用到电子技术服务同学的案例,也可以尝试向数字青年板块投稿。如果是投稿到东南网之类的省级媒体,那么东南网可能会更喜欢一些比较新鲜的题材,比如男生宿舍装饰的多漂亮拉,林学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通过自学画了多少作品之类。
福师大中联魏林可:中文联合报和福州的主流都市报基本上是无缝衔接的状态……每个寒暑假实习的人数还是有保障的,直接打电话找老师就可以了。之前我都在东南快报工作了4年多,很多东西我也可以直接拿出来发。
闽江校报郑晴:主要还是有一定趣味性的吧,或者是在校园中创业、厉害的人,首先想的是这个活动有没有新闻点,读者 第一,就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在微博和贴吧上发现新闻。大家可以去 第二,就是在生活中找线索。学生基本上每天都生活在校园中,并且参与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只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比如福建校媒的陈哲宇同学的一篇稿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切莫本末倒置》,我私下和哲宇交流时,他告诉我这篇稿件的素材就是来源于他自己参加暑期三下乡期间的观察,并且结合陈强老师在校媒群中反复反映的一些三下乡投稿乱像完成的稿件。
第三,就是养成读报的习惯,很多地方报由于版面限制,会有很多稿子以消息的形式呈现,这样很多细节就无法反映,如果能够发现某些闪光点,完全可以将题材捡起来,自己重新采访,重新写稿,写出地方报没有发现的闪光点。荣奎有些见报稿件就是源于他读报过程中的发现,还有永强和晴儿之前的《乡行唤心:福建版“变形记”》,就是在报社实习时获得的新闻点。
5.各位嘉宾可以根据自己写过的文章谈谈自己当时是怎么发现这个选题的吗?
闽江校报郑晴:我第一篇中青报也是看到微博上的,然后也是和同辈前辈多多交流,有人指导和帮助~感恩感恩~
附链接:
水质问题。可以给一定的篇幅,但不适合做头条,而且必须要采访到老师,拿到确切的回复。迎新过去太久了,国庆游园也过去太久了,可以枪毙。讲座的可以看内容,放边栏或者写成评论。
我们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比较西方式,即站在读者的角度,读者最容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hxdbnr/16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