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大师焦金海学得少才自成一派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焦金海教授,著名古筝大师,年3月生,河南安阳人,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大学音乐系教授。系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曾工作于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广州军区政治部歌舞团、湖南广播电视艺术团。他创作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侗族舞曲》、《芙蓉春早》和《丝路情深》(此曲获文化部奖)等三十余首筝独奏曲。

(海峡导报记者梁静文/图)

来厦二十七载,受邀到境外出访表演30次,声名享誉海内外,却唯独没有在厦门本地举办过自己的音乐作品演奏会,他就是著名古筝大师、中国音协古筝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焦金海。

焦金海教授接受了导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讲述了一系列“不为人知的秘密”。

向老师“学得少”,才自成一派

初见焦老时,他的和蔼、亲切、健谈很快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完全没有大艺术家的“距离感”。

在国内外的古筝界,焦老被誉为“焦派筝”创始人,他的演奏风格独具一格,而且有丰富的创作乐曲,并已发展成一套完整的演奏方法和理论实践。对此,焦老笑称:“之所以能自成一派,那是因为向老师学得少!”

原来,焦老在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时,考的是笛子。当时提倡“一专多能”,所以他将从未接触过的古筝选为第二专业。后来,因为一次校园旁的苯泄漏爆炸意外,焦老最终放弃了笛子,开始专心学习古筝。

而这里的“专心学习”,并不是专心向老师学习,焦老说,他跟老师学得很少,少到什么程度?“在校期间,有一位古筝老师的课我只听过一次,几乎全靠自学。”

现在回头想想,焦老反而庆幸,也正因为老师没怎么教,才让他有了始创“焦派筝”的条件。

焦老说,在学古筝之前,他吹了十几年的笛子,吹笛子要求手指要快起快下,此外,他还弹了好几年的风琴,风琴也要求手指快按快起,而这样的用力方法,和他如今演奏古筝的用力方式如出一辙。

这一方法,也就是后来焦老首创的“零距离爆发力自然重量触弦法”,该法在当今古筝界大受好评。

“一切艺术都是有遗憾的”

许多人认识焦老,可能都从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开始,这可算是焦老的“成名曲”之一,但早在年,焦老创作并演奏的筝曲《大渡河》就由中国唱片社灌录成片,焦老也由此成为中国古筝界最早灌录唱片者。

但是,焦老在此前从不愿意去回顾自己的那些老片,不管质量好坏。他说,早前灌录的唱片都已成为过去,都是一种遗憾,“所有的一切艺术都有遗憾”,而也正是因为此般对艺术尽善尽美的追求,才使焦老几十年来始终一心致力于古筝的创作、古筝的演奏以及筝乐理论的研究等。

说起27年来从未在厦门举办过个人作品音乐会,焦老觉得有些遗憾,但转念一想,他觉得“这是有好处的”。

“正是因为积淀了这么多年,才让我对自己的每首作品都进行了20多年的思考和极致的修改。”

即将举办的这场“焦金海筝乐作品音乐会”,汇集了焦老创作的众多经典曲目,是焦老对自身20多年来古筝创作的总结,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焦老对海峡两岸古筝艺术文化的交流很有使命感。“促进两岸筝乐交流的责任,非厦门莫属,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来看,都是如此。如今,对岸有五六十万人在弹古筝,这是一支能促进文化传承的强大力量,我身在厦门,愿意为此多做贡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hxdbnr/13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