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10月15日讯 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一对渔民夫妇,近日在近海打渔中,捞到5件古生物化石
近180万年以来,由于冰期来临,温度下降,海平面下降超过40米时至少有7次,由此推断“东山陆桥”至少有7次出现随着全新世(11500年前至现在)的到来,气候渐暖,海平面回升,台湾海峡逐渐形成“东山陆桥”在距今约8500年前才最后被淹没于海底
依照海底地形数据,台湾海峡中有一条浅滩,从福建省东山岛向东偏南延伸,经台湾海峡至澎湖列岛,最后连接到台南它曾是连接两岸的“桥梁”,被人类学家称为“东山陆桥”
原题:5件动物化石再证“海峡陆桥”
陈立群表示,打捞到的古生物化石,进一步验证了“东山陆桥”(也称“海峡陆桥”)的存在,证明“东山陆桥”上繁衍生息着大量的哺乳动物这些海峡导报电子版报纸化石现身台湾海峡,是沧海桑田更迭的有力证据,这将给“东山陆桥”今后的科研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关链接
(海峡导报记者 廖珍妹 通讯员 黄辉全 陈泗乐 文/图)
【责任编辑:胡巧灵】
据负责此次化石鉴定的,已退休的东山博物馆馆长陈立群介绍,5件古生物化石,属于1-3万年前的史前时期的,分别是野猪骨、麋鹿角、鹿胫骨、鲸鱼骨以及一件暂未确认品种的动物骨头
白癜风有哪些治疗方法皮肤白癜风症状的初期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