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劉洪洋年生於天津寶坻,祖籍山東棗莊。號一石、弘羊、京東印人,別署一石齋、洗心齋、吉金山房,世稱洪祥、洪澤。 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工作室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院研究員、導師,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薪傳翰墨工程”首批專家組成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應用軟件項目”驗收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授課專家,天津市書協理事、篆刻委員會副主任,京東印社社長;擔任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全國第四屆婦女書法篆刻展、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請展、首屆“萬印樓獎”國際篆刻大獎賽、“第二屆中華媽祖文化”全國書法篆刻展評委;六次全國書代會代表;多次應邀為党和國家領導人鐫刻印章;書法篆刻作品刻入碑林並流傳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發表書論、印論二十餘萬字;近年來多次應邀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北師大藝術學院、西泠印社書畫篆刻院等高校講學。
作品獲獎
全國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藝術獎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 全國獎中央電視臺“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首屆電視書法大賽 金獎中央電視臺“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第二屆電視書法大賽 蟬聯金獎全國第五屆刻字藝術展 全國獎全國首屆篆刻藝術展 金獎《書法導報》首屆年展 金獎全國第二屆扇面書法大展 銅獎“皖北煤電杯”全國書法大賽 三等獎全國第十二屆“群星獎” 銅獎“走進青海”全國書法大賽 優秀獎“航天杯”全國書展 三等獎“翁同和書法獎” 提名獎西泠印社第四、五、六屆篆刻評展 連續三次獲獎作品入展
中國美術館篆刻名家邀請展提名篆刻家翰墨傳承中國美術館癸巳新春楹聯書法展提名書法家“和平頌”神舟七號太空飛行藝術之旅搭載成功提名書家年《中國書法》年展暨當代書壇中青年60名家提名書家作品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第一、二、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第七、八、九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八屆中青展全國第四、五、六屆篆刻藝術展全國第三、四、五、六屆楹聯展全國第三、四屆正書展全國第二、三屆扇面書法展全國第三、四、五、六屆刻字藝術展西泠印社首屆、二屆國際篆刻展西泠印社四、五、六屆篆刻評展專題介紹
中央電視臺以《翰墨千秋—新秀風采》為題介紹其藝術成就盛世收藏頻道以《廣取博采鴻鵠高飛—著名書法篆刻家劉洪洋專訪》為題介紹其藝術成就北方網·玲瓏閣藝術大講堂以《鴻鵠高志鳳凰涅槃—著名書法篆刻家劉洪洋專訪》為題介紹其藝術成就天津電視臺以《翰墨情深》為題介紹其藝術成就年《中國書法》雜誌當代中青年60名家學術提名年《書法報》青年實力書家提名年《中國書畫報》當代中青年代表書家提名年《書法報》當代篆刻名家批評30家提名《中國書法》《書法報》《書法》《篆刻》等報刊雜誌進行專題評介百餘次。
專集著述
《篆書臨摹與創作》《篆刻審美概說》《劉洪洋篆刻選集》《劉洪洋書法篆刻選集》《八屆國展精英譜——劉洪洋卷》《點擊名家——劉洪洋卷》《當代書法名家——劉洪洋卷》《書壇名家——劉洪洋卷》《當代印壇名家——劉洪洋卷》《聚焦名家——劉洪洋卷》《中國畫苑年度人物——劉洪洋卷》《中國書壇名家手卷系列叢書——劉洪洋卷》《當代中青年書家年度創作檔案——劉洪洋卷》《當代中青年書家年度創作檔案——劉洪洋卷》《名家臨名作——劉洪洋臨石鼓文》《印壇點將——劉洪洋卷》等《中國好書法——劉洪洋卷》《中國好書法——劉洪洋楷書30聯》
作品收藏
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中南海、恭王府、西泠印社、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體育館、中國(齊齊哈爾)篆刻博物館、中國(廣西)篆刻博物館、韓天衡美術館、海峽兩岸漢字博物館、遼寧博物館、文字博物館、青田博物館、濟南博物館、順德博物館、萬印樓、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家機構收藏。
榮譽稱號
獲“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稱號第二屆中國書法藝術節百家精品展獲“中國書法十傑”榮譽稱號《書法報》海選獲“蘭亭諸子”榮譽稱號
大家评论
韩天衡洪洋从事印艺多年,博学约取,善于转化吸收,其刀法变化丰富,线条韵味足,有看头,得大气空灵之妙。近年来在创作上厚积薄发,颇见成果,成为全国书坛中青年印人中的中坚之一。
石开 目前刻中国印的人全国有近万人,刻的好的不过百八十人,把他们放到印史上去,不会逊色古人。洪洋属全国百名好手之列,获全国大赛一等奖名符其实。
?
?
李刚田洪洋之印具有古意。所谓古意,就是秦汉古印中传递出的那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状的金石之气。其印能在平实,朴拙之中见性灵,在斑驳古貌之中见刀情笔趣。他善于利用和变化古代印式,利用一切历史遗存可供篆刻创作使用的素材转化入印。 洪洋的印又具有新意。所谓新意,就是他以当代人的视角,站在艺术创作的立场上去进行篆刻创作。他非常重视作品形式对视觉的冲击力,非常重视刀与笔的表现力,善于将印外的砖瓦陶文、楚篆等转化并引入篆刻创作之中,出古而入新,拓宽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崔志强洪洋的篆刻有着很深的传统功底,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上溯周秦古玺,下至明清流派以及当代篆刻,他都无不涉猎。时而大刀阔斧,似壮夫扛鼎,激情跌宕,风格或朴拙或粗犷;时而又精凿细刻,如淑女扶琴,飘逸典雅,风格或奇异或端庄。 任何一位艺术家要使自己的艺术被世人所认可,必然要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篆刻艺术就是沿着这样一条路发展和流传的。洪洋已经具备了创造自我艺术风格的能力,具有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孙家潭看了洪洋的篆刻作品作品给我最大的感觉是耳目一新。在“新”的背后我们看到他在传统、章法、字形等方面的用心、用意都有其独特的见解,是在传统之上融进了时代的特色,用自己的篆刻语言表现出来的,我认为这正是洪洋篆刻的“新处”。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hxdbjj/1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