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徐晓梅年生人,女,河北完县人,字玖芝,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徐文达先生之小女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太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女子书画院副院长,山西省傅山书画研究院评审委员会主任。
她创作的书法作品曾被入选全国书展———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在全国“群星杯书法大赛”中荣获山西省书法特等奖,作品草书条幅被中国北岳恒山管理局、香港石景宜文化艺术馆永久性珍藏。书法作品年获山西省青年书法竞赛三等奖;年参加山西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书法展览,年获全国青少年“文汇书法竞赛”三等奖,并参加山西赴日本琦玉县职工书法展;年获太原市第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优秀奖,年参加全国妇女书法展览、山西省“三八”能人技术表演,年参加中日妇女书法交流展。年被太原电视台选为杰出青年书法家,并在“金笛”节目中作专题播出;年获山西“企业之光”书展二等奖,年参加赴日书展,年赴韩国参加展览并进行中韩书法交流,年书法作品被韩国首尔艺术碑廊收藏并勒碑陈列。
作品及专题被《中国书画报》《书法》《山西日报》《书法导报》《海峡导报》等多家报刊专栏介绍,被河南省宋陵神墨碑林、翰园碑林、江苏省徐州天涯行碑林收藏或勒石。辞条及作品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徐晓梅人物访谈——
徐家洗砚池头树一枝梅开淡墨痕
徐晓梅作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徐文达先生之小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亲得父亲真传。其作品大气磅礴,行云流水,继承徐文达先生书法之风韵,又蕴女性之柔美,擅楷、行、草,尤善榜书。她用线条、黑白和传承的信念,感受着书法与生命的统一。
山西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王亚曾这样评价她,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学。徐晓梅佳丽以其娟秀中不失豪迈,规矩中涵养率真的书风令人耳目一新,欣赏之余,叹为三晋才女尔。
徐晓梅的书法充满了阳光、灿烂的色彩,很多人评价她带有一种“英雄气”。而父亲徐文达对艺术的贡献以及极高的人格魅力时刻影响着她,要跟别人不一样,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她眼中,书法是雅俗共赏的,充满趣味与包罗万象。作为山西省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唯一的女性,带领山西女子书法走向一个新的高度是其肩负的重任。
山西青年报:我们知道您的父亲徐文达先生作为山西书法的奠基人,他对艺术的贡献在当代山西乃至全国均有广泛的影响。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长大,请您谈一谈,在书法之路上父亲带给您最多的是什么?
徐晓梅:首先,父亲刻苦钻研书法的过程深深地感染着我,他对书法的理解、他的行为等等很多潜移默化的东西在影响着我,以至于现在我所写的字以及写字时的思维、状态特别像他。至今还记得父亲在暗黄的灯光下写字的身影,无论是刚起床的时候,还是坐在椅子上、在路上行走的时候,父亲都在用手比画着字体的形状,琢磨着这个字如何写好。有时甚至在火车上都不忘要刻章。父亲总是时时刻刻学习,将每一个空闲时间都献给了艺术。
其次,他将一种大气磅礴的书写风格传承给了我。父亲擅诸体,尤以草书著称,兼擅诗文、绘画、篆刻、制砚,于戏剧、音乐亦有较深造诣。父亲的书法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楷书习宗颜柳、喜赵董,行书出入“二王”、山谷、草书习右军、旭素等,将很多精华的东西吸收到了自己的字中。父亲很喜欢傅山的大草,专攻傅山草书40余载,将傅山绝不做亡国奴以及铮铮铁骨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最终使父亲的大草书点画夭矫翻转,节奏激越铿锵,龙蟠凤翥,气象恢弘,在当代山西乃至全国均有广泛影响。而我也接受了这样一种风格。
再次,是父亲对待艺术开放的态度以及他极高的人格魅力。父亲很随和,对后学的帮助毫无保留,无论是学生,还是普通的工人,只要是去找他想学书法的都不会拒绝,都会去教。在教的过程中,父亲还会写信给那些学得好的学生,给他们进一步指点。至今我的手机中还保留着父亲写给学生的一份长达8张的信笺,信笺上的字迹精致而不失大气。父亲身上包含着的对艺术的人文精神、特别朴实的对后人的帮助、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传承,让我深刻体会到书法高是因为人品高这个道理,做字先做人,小字中也可以见大气。
儿时,父亲总会将一些他写的文章以及画的画让我看并作点评,当时因为我还小,是看不懂的。有一次,父亲画了一幅墨牡丹让我看,我好奇地问父亲,大家都画的是彩牡丹,您为什么画的是墨牡丹。当时父亲很坚定地回答,这是一种风格,别人走过的路我不走,别人画过的画我绝不重复。经年之后,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我时刻告诫自己我们可以吸纳、学习他人的东西,但绝不重复他人,因为我要跟别人不一样,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便是创新、创意。
可以说,没有父亲对艺术的贡献就没有我的今天,每每练习书法的时候就会感觉父亲在我身边,在鞭策着我,如果我不往下走就是对不起他。每前进一步都带着满腔的泪,似乎看到父亲欣慰的笑容,是对父亲最大的孝顺。
山西青年报:有人评价您的书法作品充满了“英雄气”,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结?请谈一谈您的习书感悟以及您对书法的理解。
徐晓梅:时常听到他人对我书法的评价,说我的书法充满了“英雄气”,正能量超足。在我看来,只有努力付出了才能有所获得,才能显现价值。在我习书的过程中我喜欢那些充满阳光、灿烂的并有着英雄气概的书法作品,如魏碑、傅山的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气势磅礴的东西,当沉浸在其中的时候,感觉自己似乎是在书海中畅游,就像一颗自由的小水滴一样,感觉自己十分渺小,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将所有的东西都学好,将更多的精华融合进来。
书法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古人的书法其实就是记录当时的事情,就跟记日记一样,将当时的感慨写成好的文章,后人觉得写得非常好,便将其当字帖了。如颜真卿的《肚疼贴》《祭侄稿》。其中《祭侄稿》写得非常激愤,将痛苦的过程记录下来,字迹刚劲而有力;又如傅山的《哭子诗》,哭其儿子60岁逝世,哭子之才、哭子之孝顺。白发送黑发,用书法宣泄自己的悲痛情感。这些都是非常实用性的艺术作品。
随着字体的不断变化,最后用楷书画为句号。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一个法度森严、极度自由的朝代,最好的、最规范的草书便出现在唐朝,如怀素、张旭、严柳赵欧,他们的字非常严谨、非常漂亮,都是为了实用方便而写。其实,草书对书法的实用性起了解放作用,它更注重抒情与艺术的表达,之后逐渐演变成艺术,以至今日成为了纯粹的艺术。
而如今,很多书法家忘记了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转位思考,很多书法展览大都以草书、篆书、隶书为主,很少有楷书,老百姓看不懂,书法家也乐意让看不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在苏东坡、文征明、董其昌等这些书法大家中,他们以行书为主,老百姓是看得懂的。现在困惑的是,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如何去结合,一直在思考怎么去表现它,因为书法一定是字,我不是符号,书法一定是雅俗共赏,让老百姓所喜欢。
书法最怕俗,俗在骨子里的时候是特别可怕的事情。我认为书法是庙堂之高的艺术,一定展现的是高贵的本色,是大气、辉煌、雅致、皇家的东西。是铮铮铁骨、美妙和谐、接合土壤的艺术。它充满趣味、包罗万象,可以用各种形式表现书法的美,不一样的性格,可以写出不同风格的书法。有的人的书法作品就好像是让人看到高山、大海,这是因为心胸是这样的,所以思维境界很重要。
山西青年报:作为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您有怎样的感想?
徐晓梅:非常荣幸,也非常的自豪,是作为女儿对父亲最好的报答,是父亲对自己书法要求的一个很好的回应。山西书协是引领山西书法导向的团队,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平台,非常感谢协会成员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同时,作为山西妇女书法委员会的主任,对山西妇女书法的传播普及、女子书法的牵头前进工作落在了肩上。开展女子书法讲座、在全省开展女子书法展、继而在北京开展女子书法展,是我在任职期内要做的事。我希望由此能带领山西女子书法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梅花欢喜漫天雪
龙得胜(王亚)乙未岁正月廿九日
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学。徐晓梅佳丽以其娟秀中不失豪迈,规矩中涵养率真的书风令人耳目一新,欣赏之余,叹为三晋才女尔。
晓梅是山西书界前贤徐文达先生之女,自幼得其家传,耳濡目染;笔墨薰习,碑帖陶性。既有文达先生口传手授,耳提面命;又得其勤奋不辍、池水尽染,加之本人天性聪慧,虚心好学,故而有今日之成就。徐晓梅者,如其名也,逐渐被书界认识到是三阳之季报春的一道风景。
俗云:门里出身,自带三分。晓梅书法自幼受其父亲影响,寻道于正统,耕耘于古帖。少学颜柳,上溯魏晋,继学董赵,倾心于二王一脉,循此又参以黄庭坚、祝枝山、傅山、王铎等大家,形成俊秀豪放、节奏讲究、气韵连通、神形一致的独有书风,在急躁而无有耐心的当代书坛殊为不易。晓梅不慕时人,淡泊中潜心于正统,不舍近求远,执著中倾心于众家。文达先生有灵必抚首称道尔。余学书多年更觉欣慰之至也。
毛主席有诗云:梅花欢喜漫天雪,此语正好道出了晓梅书法性情所在,也道出了我们对徐晓梅书法未来的期待。
记者:王文筝
编辑:王新嫄
主编:杨伟义
《山西青年报》年创刊,毛主席亲笔题写报头,致力于建设华人世界最干净的报纸。欢迎订阅,邮局代码为21—。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bbzz/1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