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谁吃垮了厦大勤业自助餐

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版权声明

本文经传媒第一课授权发布于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前些天,厦门大学又火了,这回不是爬树、爬墙,而是吃食堂。废话少说,直接看图片!

目前网络转载最多的是以下两篇文章:

↑第一篇是《海峡导报》   厦门大学通识课“媒体第一课”(任课老师:邹振东教授)学生记者团“福尔摩十”深度调查组(好长啊,接下来简称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历时一周的深度调查,将为您还原所谓的“勤业吃垮门”事件真相!

1.勤业自助餐厅是学生自助餐厅吗?

  对于勤业自助餐厅的定位,早在去年12月25日新勤业餐厅完工并开启试营业模式前,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了解到,厦大官方早在年12月22日就在“厦大校报”   2月22日厦大勤业三楼自助餐厅试营业的当天,《海峡导报》   2月23日18:20,厦大后勤官方   

由此可见,勤业三楼自助餐厅始终被厦大官方设定为教工自助餐厅,仅此证据即可证明:所谓“学生吃垮勤业自助餐厅,校方害怕吃垮,被迫将勤业自助餐厅改为教工餐厅”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

2.为什么勤业自助餐厅营业第一天允许学生进去用餐?

  既然厦大勤业三楼自助餐厅始终定位为教工自助餐厅,但为什么营业当天却允许学生进去用餐呢?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曾多次致电询问后勤集团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后勤集团做的最全面最准确的回应就是‘央广网’的报道《厦大回应"自助食堂两天被吃垮":给学生过元宵节》。”

(/2/26央广网)

  在这篇报道中,后勤集团对勤业自助餐厅营业第一天对学生敞开大门做出解释:“试营业当天,一些学生得知消息也来排队用餐,加之是元宵节,因此餐厅就敞开大门营业了。”后勤集团方面的说法后来也得到了当天去勤业自助餐厅用餐的陈同学的佐证“我是那天12点左右过去的,当天是有很多人在排队,排队的时候也没有人和我们说学生不可以进去吃,我也是后来看到相关报道才知道那是教工餐厅,而且进去之后,没有那么挤,更不用说抢,除了分蛋糕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但是,在其他的时候,大家都还是很有秩序的。”

  第二天,看到学生吃垮勤业餐厅的报道,厦大一些教师在   按照后勤集团的说法,一个善意的举动,让勤业餐厅自助餐定位出现模糊,给自己带来无数的尴尬。

3.学生吃垮了勤业自助餐厅吗?

  “垮”,本义为倒塌,崩溃瓦解,遭到彻底失败。对于“吃垮”一词,厦大经济学院李教授认为“吃垮”应该是指入不敷出,也就是亏损甚至倒闭。大量新闻媒体报道标题中的“吃垮”二字都表明了由于学生众多且食量巨大而致使自助餐厅无法正常营业,乃至被迫对学生叫停。勤业自助餐厅真的被“吃垮”了吗?

  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经过反复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吃垮”勤业自助餐厅没有任何证据支持!

  一、厦大后勤明确表示不存在勤业自助餐被吃垮的问题。厦门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江森民在接受央广网的采访时就明确表示“网上所谓的临时叫停和人数太多吃垮了的情况都不存在。”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事后找到了勤业餐厅大堂经理,他也表示“那天是元宵啊,人是很多啊,但是我们都有控啊,位置满了我们就控了就不让进了。”

  二、媒体在报道此事上用“吃垮”二字并没有进行相关调查。由于食堂方面拒绝提供最初两天的用餐人数、成本数据,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没有直接数字直接反驳“吃垮”说法。但同样可以确定的是,从最早使用“吃垮”二字的“厦门微传讯”   “吃垮”这个耸人听闻的词,就这样毫无依据地被臆造出来,得到病毒式地传播。

4.勤业自助餐厅为什么要“改为”教工自助餐厅?

  2月23日,勤业自助餐厅营业第二天就在厦大后勤   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了解到,厦大后勤集团自始至终没有提到改回教工餐厅的说法,勤业自助餐厅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教工自助餐厅,“厦大餐饮”2月23日推文只是再次重申了自己原本的定位。所以勤业自助餐厅根本不存在“改”这件事。

5.媒体的报道核实了信息吗?

  3月11日上午,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对《海峡导报》新媒体部主任陈柱胜先生进行了电话采访。陈主任表示,最初了解到勤业三楼自助餐试营业的消息“是在朋友圈看到的”,随后便让记者去联系厦大后勤进行采访,但遭到了厦大后勤方面的拒绝。

  “当我们的记者去采访它的时候,他们(指厦大后勤)也没有接受采访,那我们就只好以一个体验者的身份去的。”“(指记者)当时在现场看到的情况是老师进去吃,学生也可以进去吃,没人阻止”。

  针对《海峡导报》   此后,当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问道:“那你们有没有和学校去核实信息,校方有没有回应的呢?”陈主任明确回答到:“这个我们没有。”

  之后,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又联系了厦门微传讯的负责人,希望采访“厦大25元自助餐厅两天被学生吃垮,昨日紧急叫停学生用餐!”这篇文章的作者或编辑。其负责人要求我们发送采访纲要,之后再回复是否可以接受采访。在得知我们想要了解“吃垮”一词从何而来,是否经过核实后,该负责人没有回复。记者再次致电后,该负责人匆忙回答“啊呀我们很忙的,今天一直在开会,以后再说。”之后就挂断了电话。一夜过后,微传讯通过   当然,这个事件能影响如此广泛,这与门户网站等专业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分不开。那么这样一个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是如何通过新闻网站审核的呢?

  《厦门日报》编辑何伟民老师接受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采访时说:“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厦大自助餐被‘吃垮’这篇报道时,认为自己负的责任不大,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中性的新闻看待。”

6.厦大后勤集团如何回应此前的新闻报道?纠正了错误信息吗?

  2月23日18:20,厦大后勤官方   由此可见,厦大后勤集团虽然回应了此前的新闻报道,也纠正了错误信息,但在信息的传播上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发布信息时转载了具有不实信息的报道,在面对不实报道时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回应,对新媒体的运用缺乏章法,舆论的应对一直被动、滞后。

7.为何观众容易轻信这些博人眼球的报道?

  从百度提供的数据来看,2月21日到2月28日期间,“自助餐”词条的热度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厦大自助餐被“吃垮”的消息正是其动力。而在2月25日之后,“吃垮门”事件的   面对“吃垮”这样一个明显站不住脚的新闻,大众是如何看待的?为什么我们会不加怀疑地进行“吐槽”?当厦大“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问这个问题时,厦大的杨同学如此回答:“大家一看这个新闻,就觉得新鲜好玩,就是带着娱乐的目的,不会考虑太多背后的真实性或者客观性。”

  “吃垮”这样充满戏剧性的标题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转载新闻的门户网站和读者,都没有较真勤业自助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被“吃垮”,更遑论去   这是一个新闻最多的时代,也可能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我们比以往更多地获得新闻,同时也更容易困惑;我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实”,但真相却离人们越来越远。一个最有讽刺意义的现象是:被广泛转载的海峡导报的报道中使用的勤业餐厅通知配图上显而易见的标明“教工自助餐”,而读者在忙着羡慕厦大学生的福利时,几乎没人注意到这些自相矛盾的细节。勤业吃垮门新闻烂尾也就不难理解:在这个“浅阅读”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并不关心事实的真相,他们只满足自己的好奇,只在乎自己的表达。

所以,“勤业吃垮门”真正的答案在这里

  不是厦大学生吃垮了勤业自助餐厅,而是有些“怪兽”吃垮了厦大勤业餐厅的形象!这些怪兽是:未经核实的新闻、不够专业的记者(媒体人)、未尽责任的媒体、不懂得应对舆论的食堂管理层以及缺乏媒介素养的围观者所挥霍的猎奇与狂欢。

厦门大学通识课“媒体第一课”学生记者团“福尔摩十”深度调查组:黄浩宇、陈劭甫、白亦锦、陈曦、李天宇、蒋仪、罗玉洁、田梦美、宋扬帆、张钦

指导老师:邹振东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bbzz/151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