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37171.html
顶缸、耍盘、耍棍、腰鼓、舞绸、刀枪对打、舞狮……小小的表演戏台,精彩纷呈的动作,丰富多变的人物表情,让到来的孩子和家长们开怀大笑。
近日,一场布袋木偶戏沙龙在海沧区文化馆举办。此次布袋木偶戏沙龙由海沧文化馆、众方文化和海峡导报辣妈圈联合举办,特别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协会名誉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庄陈华,还有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者、厦门弘晏庄木偶皮影戏传习中心创办人庄晏红。
当天,庄陈华先生和庄晏红女士等表演团队给大家带来的是布袋木偶戏名戏《大名府》,该剧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第66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戏演梁山好汉扮成杂耍艺人,混入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石秀的故事。
全剧采用哑剧,情节好懂。精妙之处在于动作和人物表情。当故事主角们依次上场,表演着一个个高难度动作时,台下响起阵阵掌声和笑声。诸如官老爷从座椅上跌落、仆从给老太爷点烟等细节被演绎得活灵活现,让底下观众们啧啧惊叹。更让他们惊奇不已的是顶盘子等动作,一根小小的木棍,犹如杂技一样,顶起一个个盘子,看得大家目瞪口呆。
据庄晏红女士介绍,几十年来该剧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超过万场,受到各地观众热烈欢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庄晏红女士介绍说,她从10岁开始学艺,至今已经40多年。木偶戏的成功秘诀很大程度上在于手的灵活度。她现场为大家演示:伸出手掌,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与食指呈90度分开。“大家做得来吗?”结果,现场没有一名观众能够做得到,而这,只是木偶戏的一个基本功。
布袋戏又名掌中戏,是福建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戏剧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据载“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早在明万历时,就已经流传到东南亚各国。目前,已经获得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庄晏红女士笑称自己主要负责“说”,而父亲负责“做”。在当天现场,她跟大家分享了木偶的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讲述了木偶头雕刻的奥妙和程序。“木偶头是整尊木偶的灵魂,它决定了人物的角色和性格,或奸或忠,一看脸差不多就可以猜出。”她说。
而庄陈华先生则一直隐居在戏台幕后,只见戏的精彩,却不见表演者。直到表演结束后,庄陈华先生才从戏台走出,为大家揭秘木偶戏的幕后。当看到他的手指灵活转动,让手中的木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时,大家才明白精彩背后的辛苦付出。
导报记者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