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6-07/87338.html
太矫情了!
我原先以为这是一个浮躁功利的时代,不料在高考作文命题里,我还遭遇到矫情,十足的矫情,毫不遮掩的矫情。作家叶开说,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是“读者体”,在我看来,比“读者体”还矫情——“读者体”好歹还有思想的底子在。
请看山东卷:行囊已准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如此幼稚,又如此抒情,到底想说什么呢?想引导学生说什么呢?是想关联许巍的一首歌吗?“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本身就是鸡汤!好像又不是,因为题目中分明在“翻检”这儿用力。那就是要思考带什么东西去远方啰……或许正当考生要这样想的时候,又不敢轻易下笔——踟躇了,因为心底到底还是没有把握。
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温儒敏先生和福建师大著名高考作文研究专家孙绍振先生都曾说,高考作文命题最好不要用太抒情的文字,一是显得幼稚,一是让考生摸不着北。我深有认同。然而每一年高考作文命题都会有这样的题目出现,难道这些命题人就完全不关心这些学者专家的意见吗?
又太谄媚!
我一直坚持认为高考作文命题要适当与社会热点、焦点,特别是与主流意识保持距离,尤其是不要跟时代热点走得太近,不要太跟风,要保持自己独立的追求。近些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一种巧妙的谄媚,对某些时代热点投怀送抱,暗送秋波。以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年“与英雄生活一天”是,今年的“书签”、“青春阅读”还是。这真是十足的谄媚时代的表现。我记得诗人王家新先生说过,一个诗人如果过分跟时代走近,势必就会丧失自己。是的,审美是需要距离得。诗人是这样,普通人其实也是这样。作为一种国家级考试——中国高考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惊心动魄得考试了,在作文命题上,本应保持独立的品格,引导学生站直了说话,说自己内心想说的话,而不是像这样说迎合时代的话。命题人岂能这样引导学生去学习谄媚?我们天天呼吁要培养学生健全的独立的人格,难道就是这样去培养?
另外,对“读书”这个话题加强一下引导,我也是特别欢迎的,因为现在的教育现实中,对读书不是很重视,对做题又太过重视,学生被练成了“刷题机器”,所以我是看重阅读的。但多次命制读书这个题目,会不会造成不公平?毕竟“全民阅读”是全社会的热点,是主流意识特别强调的话题,既然这样,会不会有学校或考生早有准备?会不会有考生提前宿构?如果一个题目出得让大多数人都能猜得到,那这个题目的采信度就是值得怀疑的。
还在钳制学生的思想!
高考作文命题本来是选拔性的考试,是要让所有考生都有话说,还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个考生都考出最好的水平来,这样才便于高一级学校选拔,这样命制的题目才是好题目。又,按说,作文命题不应该钳制学生的思想,因为我们正是要通过一道作文题来看一看这些学生思想感情是否丰富,对世界的认识是否深刻,有没有独立的认知,如果要有限制,也应该是技术层面的限制,如字数上的,文体上的等。但偏偏每一年都有题目先入为主,规定好了,你只能歌功颂德,只能唱赞歌,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和喜好。如今年的北京卷,谈“华阴老腔的看法”,本来是有开放度的,可命题人好心怕考生写歪了,于是暗示华阴老腔带给人的是震撼,那么,有没有考生不喜欢、不接受呢?不知道,或许有吧,应该允许学生质疑。本来写一写书签的故事,也蛮好的——尽管可能“神奇”不到哪儿去,可命题人偏偏要说表达爱读书、读好书的情感。如此一来,喜怒哀乐的情感,就只剩下喜和乐了,丰富的情感生生地被砍掉了一半。
还缺乏常识!
我对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期望是不要故弄玄虚,不要出现常识问题,但偏偏年年故弄玄虚,年年出现常识问题。这真叫人哭笑不得。比如全国一卷漫画题,让学生像猜谜语一样,去猜命题人的意思;江苏卷,话短话长,多扯啊,真亏命题人想得出。全国三卷,捏着鼻子骗嘴巴,生活中谁做生意会把自己的工艺流程——这样秘密的东西——自己要养家糊口的东西公之于众,骗自己玩吧。全国二卷的“语文素养大家谈”是要考语文老师吗?或者考那些研究语文的专家?至于学生,为什么要知道“语文素养”呢,又不是将来要当语文老师,还“提升的三个途径”呢!简直是异想天开,这样命题不是脑残就是完全不懂学生,对要做这张试卷的学生,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
高考作文命题是要讲点伦理学了,要真诚。真诚是伦理学的基础,也是命题的基础。首先,命题的文字要自然大方,不弯弯绕,说话清楚明白,不让学生猜谜语。其次,不在审题上设置门槛,让学生都有话说,但要写好却需要费思量;题目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第三,题目要出人意料,想一想又在情理之中,既贴近学生,又让人猜不中,避免有人宿构,规避不公平。从这样一些标准来看,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我觉得还不错,道理就在这道题的独立品格中。不跟风,不趋时,不强奸民意,引导学生说真话,说经过脑子思考的话。
在比较中看得更分明!
中山大学著名教授、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先生说,我们的高考作文题拉低了民族的智商,我说不仅仅是拉低了智商,简直是倒退,也是自宫。跟民国时期的题目比,我们缺少朴实的精神,缺少一份责任感,跟西方的作文题相比,我们缺少思维的容量,缺少一点思辨性。看一道民国时期的作文题,也看一道西方的作文题。
年河北省立农学院题目:
五谷丰登,粮价低廉,农村之好现象也。而丰年适以成灾,谷贱反致伤农,社会病态,竟见于吾国之今日。症结所在,试详论之。(文体不拘)
做这道题目,需要关心国事家事身边事,需要社会责任感,需要客观的思辨能力,需要深刻的思想认识,不是光有热情就可以的,更不是靠“读者体”就能煽乎情感的。
年法国高中生毕业会考题(经济社会科),三选一:
第一题:是否拥有了选择就是自由?
第二题:为什么人们追寻自我认知?
第三题:解读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一书中的一段论述。(文字略)
这是考真读、真写、真思考,题目何其开放!有读书且有广泛而深入的读书,平时又养成了思考和感悟的习惯,视野开阔,见识不凡,此时此刻就会显示出真功夫。而那些平时习惯刷题总暗待投机取巧机会的伪读书伪思考,此时此刻也就见到真包公了。题目的高下优劣几乎不用分析就能清楚明白地看出。
请注意,尽管我说了这么多批评的意见,但对高考作文命题——这个超级有难度的活儿,我还是充满期待,既不苛责,也不庸俗点赞,抱着真诚批评的态度,我期待做得更好。
备注:作者,何郁,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室主任;原题目《矫情、谄媚、钳制及其他——评高考作文命题》
外一篇
网友热议高考作文,他们吐的槽你给打几分?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昨天一公布,就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背后,寄托的是全民对于高考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bbfz/1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