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科普作家左翼运动前辈林孝信先生仙逝

白癜风治好会复发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52637.html

支援台灣民主運動與進步運動的啟蒙者-林孝信先生仙逝

《科學月刊》創辦人、年代海外保釣運動主要領導人、社區大學以及人文通識教育關鍵推手林孝信先生於年12月20日11時12分,逝世於台南成大醫院,家人與多位摯友陪伴在側。

朋友們暱稱為「老林」的林孝信先生,年出生於宜蘭,早在半世紀前他還是大學生時就投入台灣的科普教育工作。年,老林在芝加哥大學留學期間,就聯合在美國各地的台灣留學生成立科學月刊,希望能將科學知識普及國人。

次年爆發釣魚台事件,科學月刊建立的留學生網絡就成為海外保釣運動的主要動力網絡,掀起了繼五四運動以來,另一波知識份子的愛國運動。老林參與保釣運動而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博士學位,以後又在海外參與推動台灣民主運動而上了黑名單,長年無法返台。在美期間,老林積極支援台灣民主運動,成立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拯救政治犯陳明忠等工作。

直到年代中期才得以回台定居,隨後他投入多項台灣的公共活動,特別是在科普、社區大學、通識教育、公共衛生與釣魚台教育宣傳等領域。他畢生艱苦卓絕,為保釣運動、教育工作奔波勞動,集結群眾力量,抗拒美日帝國主義霸權,捍衛國土,傳播科學知識,擴大人文思想教育,為中華民族的團結與復興而奮鬥。

老林病危之際,海內外知交好友以及他所帶領過的年輕人都萬分關切;逝世之後,惋惜悲悼之聲不斷湧入,足見老林志業之傳播廣遠,深入人心。老林的保釣老戰友陳讚煌教授以如下的詩句概括老林的一生:科月保釣民主支援通識教育五十年,披星戴月夙夜匪懈電郵網聯志士間;江河滾滾征途漫漫東海江山猶強占,風起雲湧英雄老去火種傳承更爭先。

是的,風起雲湧,英雄老去,火種傳承更爭先。火種傳承更爭先,這是老林的遺願,也是年輕朋友們承諾。

林孝信谈70年代台湾保钓运动:

“我是台湾本省人。记得当时除了胡卜凯之外,还有2到3个人找过我,想利用《科学月刊》的联络网当保钓的联络工具。我觉得保钓不应拒绝,但《科学月刊》似乎不应该涉及政治,我拿不准,就给二十几个主要联络人打电话征询意见,结果除了一人有保留之外,其余全部赞同。于是我把年12月的《〈科学月刊〉工作通报》变成了《钓鱼台事件专号》,寄给了多个《科学月刊》联络员,他们分布在美国50多个大学,通过他们能联系到上千名台湾留学生。后来《钓鱼台事件专号》又连续出了两期,反响热烈,台湾留美学生们很快就在很多学校成立了保钓分会,酝酿在美国举行保钓大游行。我印象中,各个保钓分会的领导人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科学月刊》的人,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学理工科的,只有伯克利大学例外,他们的主要领导人刘大任、郭松棻和傅运筹都是念文科的。

第一次游行未达到目的,于是大家就计划在年4月10日举行第二次游行。那天美国西海岸的三藩市、洛杉矶和西雅图各自有游行,但整个东部的人都聚集到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规模很大的游行,我估计人数至少有人,也有人说有人之多。大家最先游行到美国国会,递交了一封抗议信,但美国人的回答还是老一套,说钓鱼台是琉球的一部分,按照协议将还给日本。有些女学生听到这个回答都哭了,我们受到的教育让我们一直认为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主持正义的国家,没想到美国背叛了我们的信任。但我们很快又意识到美国毕竟是第三方,于是就又去了台湾(地区)“使馆”,以为会听到一些鼓励的话。结果我们游行到门口,一遍一遍地喊:“周书凯出来!周书凯出来!”但他却始终没有出来见学生。这是大家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台湾政府根本不想保钓,非常失望。

4月10日的大游行之后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今后应该如何保钓。此后不久,我记得大概是7月9日下午18点钟的黄金时间,美国所有电视台和广播全部插播新闻,尼克松宣布即将访华。我们突然意识到,还有一个中国政府在那边,好像蛮强大的,就连美国总统都要去拜访,说不定中国政府会保钓,于是便掀起了一股“重新认识中国”的风潮。那时大陆正处于“文革”时期,虽然“文革”本身很可能有问题,但起码从对外宣传来看,“文革”很有理想主义色彩,对保钓人士有很强的号召力,于是很多人变成了左派。

海外的保钓运动正式左转后,国民党一看情势不好,便转了方向,开始用怀柔的办法,希望有影响的人物站出来替他们讲话。有人找到了我,让我出来替国民党说几句好话,被我拒绝,于是国民党就将我列入黑名单,吊销了我的护照。没了护照我就成了非法居留,学也不能上工也不能打,就这样我被逼上梁山,只好继续保钓,变成了海外极少数的职业革命家(笑)。直到年台湾“解严”之后我才开始重新申请护照,申请了3次才获批准。年10月,我终于回到了阔别21年的台湾。

(海峡导报驻台记者林靖东文)在台湾新闻界,“中视”董事长林圣芬被称“圣老”,是人人敬重的老前辈。但鲜有人知道,他的哥哥林孝信,是年美国保钓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41年来,林孝信曾背井离乡,一度因为台湾当局的政治迫害而沦为“黑人”,在美艰辛度日,其间甚至不敢与家人联系,成为流落在外的“孤儿”。

命运的转变,始于钓鱼岛

  从一个正版“乖乖牌”留学生,变成一个走上街头的愤怒青年,是林孝信人生的转折点。年,林孝信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留学,一年后他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获得全额奖学金,很快过上了“有钱有闲”的好日子。随后,他创办了一本《科学月刊》,用这本杂志传播科学进步思想,建立北美台湾留学生人脉网络。

  年初,美日酝酿把钓鱼岛交给日本管理,一些长期在钓鱼岛捕鱼的台湾渔民开始被日舰驱赶,钓鱼岛事件白热化。消息传到美国,留学生集结起来,他们找到林孝信,请他用《科学月刊》帮助集结游行队伍。年12月的《科学月刊工作通报》变成了《钓鱼台事件专号》,寄给了多个《科学月刊》联络员,他们分布在美国50多所大学,通过他们能联系到上千名台湾在美留学生。

  后来《钓鱼台事件专号》又连续出了两期,反响热烈,台湾留美学生们很快在很多学校成立了保钓分会,酝酿在全美举行保钓大游行。在林孝信的印象中,各个保钓分会的负责人有一半以上都是《科学月刊》的人。

  林孝信这个书生,被历史牵引着,走上了保钓之路。

遭受政治迫害,有家不能回

  为了保钓,林孝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年底,台湾当局要求“保钓减温”,这些保钓领袖都上了“黑名单”。游行过后大约一周,林孝信突然接到同学的警告“不要回家。”原来,范强住的地方,有美国的情治人员去调查。

  当时,范强和另外三个台湾留美学生同住在一间公寓。那天其中一位胡姓同学回家,看到有陌生人对着信箱东张西望,那人还问胡同学:“这里住着詹姆·扬吗?”“我们这里只有琼·杨。”于是,陌生人拿出一张纸,把上面“詹姆·扬”的名字划掉,写上“琼·杨”。纸上的抬头,竟然是“搜查令”。

  便衣于是进入房间搜查:第一个留学生喜欢摄影,暗房里有用于显影的白色粉末,被怀疑是毒品;范强有胃病,房里有从台湾带来的胃药,那些粉末也被怀疑是毒品;第三个留学生吸烟,也被当成抽毒品烟。于是三个人被抓进拘留所讯问。当晚,他们打电话通知其他保钓人员,大家都很紧张,于是互相邀约去纽约避难。

  最后,两名同学被保释出来。范强因为台湾生产的胃药大麻成分超标,当场被起诉。之后,同学们一边请律师辩护,一边写信给台湾药厂请求开具证明,范强才被无罪释放。

  而当年暑假,林孝信去申请“护照”延期时,被台当局没收了“护照”,成了一个有家不能回的“黑人”。他没有办法打工,也没有收入,只能靠微薄的演讲费和朋友的接济过日子。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年,美国民政局才找到他。年,林孝信拿到美国绿卡,这才结束了流浪生涯。

  林孝信自嘲:“总算没饿死。我是被逼上梁山,不得不成为一个‘专业保钓人士’!”

导报记者:这么多年,您有想过如果当初没有参加保钓,也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平平安安,谋一份好工作,享受富足的生活吗?

林孝信:我也曾经这样想过,但是保钓找到了我。那时你作为一个有一点良心的知识分子,就没有办法独善其身。在这过程中我对人生了解很多,得到很大的收获。

导报记者:在美国当“黑人”期间,有想过放弃吗?

林孝信:人们告诉我,当时美国有万个“黑人”,但像我这样的不超过人。而美国也存心收留这些非法劳工,利用、压迫这些弱势阶层,作为他们社会的廉价劳动力。经历过这个阶段,我才看清了美国的虚伪,他们所谓的自由民主都是假的、做出来的。所以,我一直坚定地反对美帝国主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bbfz/15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