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学生如何预热

准大学生如何“预热”

Areyouready?

NewStart

/09/11

★心理预热★关键词:“断奶”、放下光环、转变观念

  玩游戏、上网、看光碟,是不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考生暑期生活的主要内容,林赞歌老师认为,如此消磨假期并不可取。在这段短暂而又灿烂的激情与彷徨、困惑交杂的时间节点,准大学生首先要做好心理“预热”。   每年新生入学总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适应大学生活,他们要么对新生活无精打采,要么休学或退学,甚至引发各种心理危机和校园悲剧的发生。究其原因,相当多的大学新生生理上虽然已成年,但在心理上却并未“断奶”。   离开父母,开始大学新生活,许多同学会出现生活方面的不适应,再加上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不同、理想大学与现实的落差、复杂的人际交往方式、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以及许多同学发现自己不再优秀,往往会出现心理失衡和挫折感;许多同学对即将上的大学并没有多大了解和准备,因此,一旦生活受挫或不适应,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   事实上,从中学进入大学是一个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遇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是正确看待大学新生活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二是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遇到问题及时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三是若遇到适应不良的问题自己又无法调整时,要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四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五是在高手如云的大学,要放下曾经拥有的光环;六是进入大学后要有意识地主动去听些相关的新生心理适应讲座,以尽快缩短进入大学后的不适期。   心理预热还包括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为高中时代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由于高考体制的存在,大部分的考生在过去12年的寒窗苦读中,专注于应试学习,而缺乏其他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积累,回顾成长历程,总结自己,对照大学生活所需的能力,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优缺点,避免到了大学陷入一种恐慌。   大学生活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不管你的分数考得多高,与同学相比,大家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过去优秀也罢、不优秀也罢,一切都成为过去。大学生活不再是学业这条单一的主线,而是由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组成的,“准大学生”要在心理上提前转变观念,而在人才济济的大学里,只有对自我进行正确全面的认知,才能从容不迫面对新的环境。

?能力预热?关键词:驾驭、集体生活、自助学习

  了解大学生活,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好相应的能力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林赞歌老师在工作中发现,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生活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期,有的是发现理想的大学生活与现实有很大落差,有的是在度过最初的新鲜与好奇后,发现自己很迷茫,大学之路不知该如何往下走,有的是出现自理能力不足,难于驾驭大学生活:如不会整理房间、不会洗衣服、吃不惯食堂的饭菜或无法与人共处一室而感到焦虑等等。   不少大学新生由于自理独立生活能力差,对大学生活没有信心,甚至影响了整个大学生活。   入学前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能力顺利度过最初的不适应期呢?

独立生活的能力

  准大学生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理财能力。如尝试着帮助父母做些做饭、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也可以大胆尝试自己做主买些家用,甚至对于开学的一些物品准备,可以在请示父母后自己做主来做些合理的准备,切忌攀比与奢侈。这段时间家长们可以大胆放手给孩子们做,把孩子们失去的锻炼机会还给他们,家长主要是通过观察孩子的做事,给以引导,帮助他们培养独立做事和合理的理财能力。

与人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能够在大学健康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要求,也是大学生能够走向社会人才标准之一。具体可从四方面做努力:   1、学会敞开心扉与高中的同学、邻居、亲戚朋友等做些交流,培养自己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   2、尝试在陌生环境下大胆地与人交往,克服自己的自卑;   3、通过阅读一些人际交往的书籍,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4、可以与一些人际交往好的人做些沟通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当然,除了把握这段时间的准备外,整个大学时代尤其是大学一、二年级也是锤炼人际交往的好时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际交往的关键在于主动,在于实践,在于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

融入集体的能力   大学都是“群居”生活———集体生活,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饮食、语言、文化习俗等不同的人住在同一屋檐下,因此难免有许多摩擦、有许多矛盾甚至有许多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如果扩大化不利于大学生活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让自己尽快融入大学的集体生活,也是准大学生要有的准备。   比如,调整不良作息习惯。有些同学睡觉时怕吵、怕光、警醒、不喜欢与人共处一室或不注重卫生、讲话随意等,这些都可以利用这段准大学生时光做些有意识的调整,以适应集体生活的作息制度。又如,学会多相互包容。如果集体生活遇到冲突,要学会换位思考,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去计较,要学会与不同背景的人共同生活,共同合作与分享。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业,但大学的学习在教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上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更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而且学习容量大,自我安排时间多,老师上完课就“走人”,每年都有一些学生由于不了解大学学习模式,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或者自暴自弃,或者被退学,导致在大学之路上提早出局,包括曾经是中学的学习尖子生。因此尽快对即将到来的大学学习做些了解与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1、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找个同专业熟悉的学长、老师或网络信息等渠道,了解对即将学习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要求、大学课堂的教学容量、形式、甚至包括考试的要求等做详细地了解。当然,也可以进入大学后尽快地去了解。   2、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会时间管理。大学有很多的时间靠自己安排,只有做好自己学习时间的安排,才能够跟得上学习进程。

  3、利用好学校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大学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习。除了专业学习外,大学生还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在其他素质方面培养的学习。如学好外语、计算机、人文素质等。要养成跑图书馆、网络中心查阅资料、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   4、要掌握、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大学里除了老师教学之外,强调自学,自己管理自己。课余的时间除了休息、参加社团活动、勤工助学等之外,更多的是你自学的时间,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准大学生”们可以利用暑假,适当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开始接触一些与大学专业相关的书籍。

  ⊙目标预热⊙关键词:重新定位、职业规划。

  在入学前,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工具查询了解你要去的大学的学科设置、是否可以转专业、有没有研究生专业,还可以查询师资状况、学生工作情况,有哪些社团,哪个合适等等。当然也可以通过亲戚朋友熟人等渠道了解你即将要去的大学情况,甚至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并与一些留校的大学生进行交流。   入学之前,“准大学生”的心里始终有个明确而清晰的目标:“我要上大学”。当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或进入大学后,许多人开始茫然。一是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二是所学的专业不是我所兴趣的;三是不知大学生活的目标在哪里。问题接踵而至。因此进入大学后对大学重新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重塑大学生活目标是大学新生很重要的一项功课。“准大学生”们要在这段时间开始为自己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些准备,重新理解大学,重新定位自己,重新树立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调整好自己前行的方向。   “准大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完成向大学生角色身份的转变,这样你才可以先他人一步,在高手如云的大学脱颖而出。当然,准大学生在完成从“准大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过程中,还需要来自父母、老师、学长们以及其他人群的关怀与帮助。

 林赞歌:女,首批国家职业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培训师,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市教育研究会理事、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海峡导报学堂专家顾问团成员

本文摘自林赞歌老师的工作笔记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专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fzxqc.com/bbfz/10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