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挂名惹的祸,台湾学界领袖卷入造假风波

“台大论文造假风波”不断延烧,岛内学界领袖、台湾大学校长杨泮池(上图)因为挂名也牵扯其中,遭到各方质疑。台湾学界盛行“挂名文化”,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时,为了提高“命中率”,热衷挂上“大咖”教授的名字,以示文章的“分量”与权威性。这种操作不出事则罢,一出事不仅真实作者名誉扫地,挂名者的学术诚信也会备受质疑。曾做过台当局防务部门负责人的杨念祖、教育部门负责人的蒋伟宁就因挂名的文章涉及剽窃,在舆论的压力下辞职下台。挂名陋习容易滋生学术不公,岛内有识之士疾呼,是时候整治此类“潜规则”了!

台当局高官因学术丑闻丢官

作为台湾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台大最近丢人丢到海外去了。该校生化所教授郭明良领导的癌症研究团队,遭指控疑似违反学术伦理,起因是一篇刊登于国际顶尖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的论文,被网络学界同行审论平台“PubPeer”匿名踢爆,质疑图像数据疑似造假。郭明良随后辞掉台大教职,并主动撤回该论文。不过Pub-Peer紧咬不放,又匿名揭露还有5篇论文也有问题,其中现任台大校长杨泮池10年前挂名登上国际期刊《癌症研究》的论文也有造假嫌疑,相关指控让这位“院士级”的顶级人才灰头土脸。

杨泮池因为挂名惹祸可不是头一回了。同样是十年前,医院一陈姓医师投稿至《癌症研究》的论文,被发现内容疑似抄袭其他论文遭到退稿。挂名的作者有不少“大咖”,其中包括时任医院院长的杨泮池,他在事情曝光后请辞;此外还有时任“国科会主委”、现任台当局副领导人陈建仁,不过他当时推脱称“没有看过论文”。

连日来,“台大论文造假风波”不断延烧,这让人联想到年的“陈震远论文审稿造假案”,该案当时同样震惊岛内学界。陈震远曾是屏东教育大学资讯科学系副教授,为了让论文能够发表,涉嫌通过注册个人头账号,假造引用率。出版公司因此撤销了陈震远发表过的60篇论文,其中5篇时任“教育部长”蒋伟宁列为挂名作者。在受到舆论压力后,蒋伟宁(上图)请辞下台。

此外,曾做过台当局防务部门负责人的杨念祖也栽在挂名上。年8月,有学者举报,书籍《决战时刻》中的一个篇章有抄袭行为,杨念祖则是共同作者之一。面对外界指责,杨念祖上任6天后便辞职,成为史上“最短命”的台军方负责人。

挂名背后的名利与风险

台湾学术界挂名陋习由来已久,医学界尤其严重,有台媒分析称,这是源自日据时期传承下来的“师徒制”,即使大牌的教授什么都没做,也要帮他挂个名以“尊师重道”。不过在台师大社会教育学系副教授陈国魁看来,挂名或许有“尊师重道”的成分,但更多是基于现实的名与利。他在表示,不管是发表论文,还是申请科研项目,学界还是流行“认人不认文”,“小咖”研究者即使做得再出色,若没有“大咖”加持,很难发表论文或取得标案。

“在这种氛围下,‘小咖’一般都乐意拉上‘大咖’做靠山,这样可以明显提高投稿‘命中率’。”陈国魁表示,台湾现在是“论文挂帅”,发表论文除了可以评职称外,还可拿到政府部门的补助经费,这些都是现实的利益。而对于大牌学者,自己或许没时间写论文,现在能四处当挂名作者,也是名利双收的事,可以靠这些论文进一步提升学术声望。

不过陈国魁也强调,一旦论文出现重大瑕疵,比如涉嫌抄袭剽窃,挂名者也应接受检视,一句“自己不知情”打发显然不合理,“既然曾经有福同享,现在也应该有难同当”。

陈国魁认为,挂名陋习造成学术上的不公,一方面大牌学者根本没有参与研究,却堂而皇之成为作者,这不公平;另一方面,这对那些辛勤付出,却因没找“大咖”挂名而名落孙山的研究者来说更不公平。台湾《联合报》昨天也发文呼吁,对于挂名陋习,台当局要快点硬起来,就算查到最后,学术界“横尸遍野”,这棍子也该重重挥了。

陈国魁最后指出,要根治挂名陋习,学术界应摒弃“认人不认文”现象,当什么时候真正做到“认文不认人”了,研究人员拉“大咖”挂名的诱因则会大大降低。

海峡导报记者薛洋

海峡导报台海中心编辑

图片均来自网络

台湾那些事儿

最权威的“呆丸”君,台湾的事儿全都懂!画风随时切换,您请随意迷恋。









































北京有哪些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fzxqc.com/hxdbyx/8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