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導報閩台走親專題報導福州市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會。因城內有屏山、烏石山、於山三山鼎立,別稱「三山」;又由於自宋代以來,人們在城內外廣植榕樹,綠蔭滿城,又稱「榕城」;此外又有「合沙」、「東越」、「左海」等別號。福州建城於公元前年,歷史上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出了曇石山、船政、三坊七巷、壽山石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閩都文化品牌。福州是祖國大陸距離台灣最近的省會城市,福州籍的台灣鄉親有80多萬人。是海峽兩岸直航試點口岸、台胞落地辦證口岸、赴台個人遊試點城市,擁有台商投資區、閩台(福州)文化創意產業園、福清台灣農民創業園等對台產業合作基地,設立海關總署福州原產地管理辦公室以及馬尾船政文化園區、三坊七巷等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開通常態化的對台空中、海上客貨郵運直航以及「兩馬小三通」航線,成為大陸對台優惠政策覆蓋面最廣、兩岸合作交流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福州也是全國著名僑鄉,福州籍海外鄉親達多萬人,分佈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多億美元,其中僑資約占70%以上。福州宗教文化豐富,有「佛國」之稱,重點佛教寺院有6座,為全國城市之最。福州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清水秀、風光綺麗,名山、名寺、名園、名居繁多,獨具濱江濱海和山水園林旅遊城市風貌。在福州這片土地上,民俗文化傳播廣泛,枝繁葉茂。其中,傳統工藝品脫胎漆器、牛角梳、紙傘被稱為「福州三寶」。具有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與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為「榕城三絕」。

二梅書屋三坊七巷:兩岸文化溯源的「活化石」

三坊七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重要地理坐標,它被稱為「閩台文化彰顯地」,凝聚著海峽兩岸人民對於閩都文化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古老的三坊七巷與台灣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兩岸文化溯源的「活化石」。

三坊七巷裡的巷弄

戍台御海中華同緣福建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成為中華兒女開發建設和保衛台灣的基地。而福州長期作為中國東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成為了保衛和建設台灣的前沿指揮部,位於福州市核心的三坊七巷,則走出了一個戍台名將族群。「從年沈有容馳台驅倭,到年日本強割台灣,目前已發現從三坊七巷走出的戍台名將有三十一人。至福州船政建立,三坊七巷中更是湧現出一批中流砥柱的近代愛國將領。」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文史研究部副主任徐炎說表示:「影響中國近代的幾件大事件,即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均在三坊七巷得到了成功的歷史演繹。」

二梅書屋院落

書院興盛學壇風流三坊七巷中較早設立的書院當推位於光祿坊的道南書院,始建於南宋寶祐六年(年)。明代扶持書院建設的三坊七巷名人甚多,三坊七巷內名門望族輩出,書院正學,歷久不墮。清初台灣回歸之後,許多閩籍學者毅然東渡,為弘揚書院文化殫精竭慮。在台灣書院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均有三坊七巷學人的身影。數百年來,他們通過書院與寶島血脈相連。著名的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嚴復,其翻譯作品以及報刊作品,不僅影響了中國大陸,還對山水相連的台灣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台灣的近代教育思想潮流起了主導型的作用,為台灣近代化提供了啟蒙的思想指導。嚴家作為三坊七巷中一支重要的名門望族,經過其後代的血脈聯姻,兩岸同胞將嚴復的啟蒙思想,共同發揚光大,為台灣的近代化以及近代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年來隨著政策開放以及兩岸經濟建設的日趨繁榮,福台兩地學術交流活動更是欣欣向榮。「年12月,由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員會和福州市閩都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的『三坊七巷與台灣』文化研討會在福州召開。包括來自內地以及台灣的六十多名學者與會交流。在大會上做了精彩的主題發言,精煉地從歷史文物、文化教育、戍台名人、文化產業建設等多個層面闡述三坊七巷與台灣的密切聯繫。」徐炎說。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fzxqc.com/hxdbyx/1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