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150609/4636435.html
武平县永平镇钩坑村的刘太升老人,今年已经84岁了,但很任性。为方便村民出行,他又捐钱,又筹资,又贷款,用30多万元建起两座桥。
昨日,钩坑村水口处,山间树木葱郁,一弯溪流汩汩而下,两座艳红的拱形廊桥横跨其间,俨然一幅春色山水图。
再看,远处一座廊桥上,只见一位身子不高、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仔细地给桥面上的水泥打磨。
老人正是刘太升,在给廊桥做收尾工作。
说起这两座外表光鲜的廊桥,老刘可花了不少心思。从前期的设想、资金的筹集、桥的设计施工……都是他一个人独自操办。
原来,这条道路是钩坑村通往惦下、堂屋、昭信三个行政村的必经之路。没有建桥之前,一条溪流上是独木桥,而另一条溪流,则是用几块鹅卵石铺垫。
“春夏多雨水,常有山洪。”钩坑村书记刘汉英说,村民过往劳作都无法经过,而且十分危险。年,老刘提出了一个想法,在溪上建桥。
钱从哪里来?老刘带头拿出半辈子的积蓄,数一数,有十来万。村民向老刘看齐,一下子筹集了30多万元。
此后,老刘自己设计施工图,而为了省钱,除了请砌石头师傅,他每天早出晚归,既当监工,又当小工。不过,建到第二座廊桥时,预算不够了。这时,老刘没有向村民伸手,而是让女婿担保,从银行贷款了好几万元。
经过两年的辛勤劳作,两座桥终于落成了。“红色琉璃瓦,大理石栏杆。”老刘说,两座廊桥都有十几米长,配备了石凳,可以避风雨,以后村民出行方便多了。
刘汉英介绍,老刘这一辈都在村子务农,三个子女有出息,平时都会给老人生活费。“不舍得吃穿,非常节省。”刘汉英说,老人捐出的钱都是“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