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騰籠換鳥方能鳳凰涅槃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64437.html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64437.html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64437.html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党工委書記梁炳輝(右)接受香港《經濟導報》台海新聞中心主任許國璽(左)專訪

香港經濟導報訊記者許國璽、黃小婷、鄭成文報道:泉州經濟總量連續17年居全省首位,儘管泉州經濟發展迅猛,但也面臨不少困難與問題。單純追求速度的經濟發展模式已不再符合泉州的實際,在新常態下,要求泉州必須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科學發展放在第一位。如何發展?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泉州開發區)如何為全市破解發展難題再探新路?如何把握國家戰略中的泉州機遇?3日,泉州開發區党工委書記梁炳輝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泉州開發區力爭通過建設“五個示範區”,掀起新一輪創新創業高潮,推動開發區進位升級、創新發展;通過騰籠換鳥促進轉型,鳳凰涅槃求創新,打造開發區產業升級版。

“騰籠換鳥”老廠房才有新出路

據梁炳輝介紹:1-9月份,泉州開發區完成GDP9比增8%;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比增48%;外貿出口比增22.36%。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市第一,外貿出口增速居全市第二,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已提前5個月完成年度目標。取得這樣的成績,得利於海絲戰略的實施,給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對於今後的發展,梁炳輝表示,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今後企業家不一定需要通過購買土地建設廠房了,如當前泉州開發區通過實施“騰籠換鳥”戰略,以“換”去舊迎新,以“換”再造生機——按照“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資源重組,共用經濟”的原則,積極探索存量土地、廠房“二次招商”機制,促進存量土地資源通過易主、重整、置換等多種形式實現再生。有針對性開展生產性工業用地的收儲,推進土地性質調整和低效用地再開發,探索採取先租後出讓,試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制度,合理確定工業用地出讓期限。

據悉,泉州開發區以重點專案建設為抓手,加快推動騰籠換鳥等工作進展,今年列入市重點專案20個,其中在建專案15個,15個市級在建重點專案完成投資9.28億元,占年度計畫投資的69.23%,超時序進度2.56個百分點。

梁炳輝說,騰籠換鳥,目的是要著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鳳凰涅槃。如泉州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在全市占三分一的領先地位,今後要主攻“首仿藥”、“搶仿藥”,幫助企業開展“外引內聯”,促進企業與修正、仁和、葵花等行業龍頭開展合作,促進醫藥食品產業做大做強。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党工委書記梁炳輝(右三)、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党工委委員、黨務工作部部長盧鋒(右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黨務工作部副部長施錦鵬與香港經濟導報記者合影留念

實施“五個一”工程建設人才集聚示範區

對於人才的引進,泉州開發區園區環境、地理位置、政策、服務等方面有特殊優勢,但對於引進高端人才、行業領軍人才我們一直在努力,梁炳輝坦言,對於高端人才的進駐不僅要讓他們進的來、留的下、住的好,還要有創造的靈感,更關鍵的是要有一個學習的氛圍,讓他們彼此交流、互相進步。泉州開發區人基本上講普通話,是一個外來人口的聚集地,人與人之間相對平等的關係,在這裡每14家規上企業就有1家上市企業,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各類非公企業人才占職工總數約36%。立足產業轉型升級和促進跨越發展的人才實際需要,下一步,泉州開發區將大力實施“五個一”人才工程,即建設一個“人才創業綜合體”、完善一套人才政策、設立一項人才創業基金、聯辦一所優質學校、打造一支人才隊伍等,加快集聚各類創業創新人才,著力建設“人才集聚示範區”。到年,基本形成一套較完備的人才政策體系,建成集創業辦公、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人才創業綜合體”,集聚創業創新人才,開發區成為各類人才創新的高地、創業的樂土。

推動資訊化與園區發展深度融合

經過多年發展,開發區逐步形成了紡織鞋服、機械製造、電子資訊、醫藥食品四大主導產業,建立了電子資訊、醫藥食品兩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形成以特步、九牧王等20家省市級龍頭為核心的企業聯盟。在今年新一輪技改的大盤中,開發區實施市級重點技術改造項目6個,智慧化改造等技改項目預計年度新增產值20億元,製造業加速邁向高端化的步伐不斷加快。

對接泉州製造,開發區重點組織實施紡織、鞋服等傳統產業“數控一代”工程,推進“機器換工”、“數控一代”技術由點及面加速推廣。目前,擁有“數控一代”研發企業4家,應用示範企業1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達49.6%。

順應產業發展的系列特點,開發區將充分運用新一代現代資訊與通訊技術和大資料,推動資訊化與園區發展深度融合。一是基礎設施優質化。推進光纖寬頻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公用移動通信網路、無線局域網建設,實現“千兆進樓宇、百兆到桌面”,園區公共區域和商務辦公樓宇無線網路熱點全覆蓋。二是智慧管理精細化。推進環境資源綜合監測治理體系基本建成,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實現智慧化、精准化、一體化運行,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智慧化覆蓋率不斷提升。三是政務服務網路化。建成高效便捷的線上政府,機關核心業務資訊化率達%。推行政務“辦事全過程網路、服務主動推送”應用,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新型政務工作模式,行政審批和社會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率達95%以上。四是產業發展高端化。引進一批智慧高端裝備、資訊網路、通信設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術產業以及大資料服務、互聯網+等應用導向型產業向園區聚集,互聯網產業、大資料產業、電子資訊產業實現倍增,互聯網+產業成為主導產業之一。

官橋園區核心區鳥瞰圖

深化金融改革,打造“金改”前沿陣地

對於“金改區”前景而言,梁炳輝認為泉州與溫州相比,泉州是理性的而且今後的發展空間很大。幾年來,搶抓“金改”區重大機遇,泉州開發區積極搭建平臺,聚攏資本要素,打造區域直接融資市場。已集聚金融相關仲介機構等達61家。海峽股權泉州交易中心累計掛牌企業家,直接融資32.76億元,掛牌企業和融資額居全省各地級市首位,成為全市實施“金改”的展示視窗和前沿陣地。

“十二五”期間,開發區新增安記、諾奇、紅孩兒、至和等4家上市企業,神州電子等3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去年12月,安記食品公司成功登陸A股市場,成為全市首家國內A股上市的調味品企業。年,共有10家企業列入省重點上市後備企業,8家企業列入泉州市重點上市後備企業,6家企業列入泉州市場外市場掛牌後備企業。

為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今年,開發區出臺銀行業不良貸款防控化解工作方案,加強分析研判,找准工作重點,“一企一策”幫助解決企業融資問題。

全力構建“一流營商環境”

為構建“一流營商環境”與“高效服務示範區”,一段時間來,開發區致力幫扶企業、專案發展,發揮制度創新和技術進步對供給升級的倍增效應,推動經濟穩步發展。年初,開發區出臺了產業基金政策和扶持產業發展等穩定增長、促轉型惠企配套政策,並將“1+7”等區內惠企資金梳理整合、歸併為企業發展基金、轉型升級專項資金,重點扶持稅收增量和成長型優質企業發展。今年來,共受理企業申報第6批“1+7”政策扶持獎勵專案65項,已兌現各類扶持資金0多萬元。

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開發區大力實施行政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目前,開發區審批服務時限已壓縮至法定時限18.8%,視窗授權率95%,當場辦結率87%以上。加快網上辦事大廳、電子證照、電子監察、投資線上監管系統和政府辦公平臺,政企互動平臺建設,努力實現“指尖上政務”。建立和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前置審批清單、仲介服務清單”等清單管理制度,實現行政權力運行規範、透明、便民、高效。

記者手記:資源合理配置才是關鍵

新常態下如何發展?記者採訪中發現本屆政府面臨的環境不一定是最差的,但一定是最複雜的,對決策者的能力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站在決策者的角度,既要從嚴治黨全面反腐又要避免消極怠工,既要抗擊PPI通縮又要避免CPI通脹,既要匯率貶值刺激出口又要匯率穩定遏制資本外流,既要加快轉型升級又得避免調整陣痛,既要加快淘汰產能又要避免金融風險,既要加快資本帳戶開放又要維護資本流動穩定,工業用地不足又要大力發展,配套不到位又想引進中高級人才……,最難的不是對症下藥,而是如何面對多個病症做好平衡,這正是當下決策者的挑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adaobaoa.com/hxdbnr/13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